“说笑?英雄盖世?”惟功斜眼看了看眼前这群乐不可支,以为自己在说笑的家伙,直待众人又回过神色来,才正色道:“多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你们哪,真当我在说笑话呢?”
众人这才醒悟过来,大人不是在说笑,而是确确实实有了思乡之念。
这一下,王辅国也是老老实实的道:“俺家第三个儿子出征时才生下来,粉嘟嘟的甚是可爱,就抱了几回,现在着实想的慌。”
“俺是想俺娘了。”
“俺实说好了……俺想媳妇了。”
“哈哈,你这厮好生厚脸皮。”
宋尧愈捋须而笑,眼前这些年轻后生,一个个坦露心扉,倒确实是比强撑着要好的多。他若有所悟,眼前这位总兵大人一言一行,俱有深意,看来辽阳教育司和军训司的人又要有的头疼了。
“好了,想家是人之常情,不过,任务在身的,再想家也要把手头的事做好,不然的话,军法可不饶你,挨了军法,就更回不得家了。”
惟功厉喝一句,把那些奉命留守者给点醒,自己不管不顾,纵马一直向前,广阔的似乎无边无际的黑色大地被他抛诸于脑后,确实,他真的想家了。
……
……
李植和江东之,羊可立三人依次走过那几十道牌坊,心中的傲气也渐渐被压下来不少。
他们也曾经是这行当里的人,知道考中进士有多不容易!
哪怕是二甲三甲,也是万中无一的机率!
一个村子比如有千余人,百余孩童,有能力叫子弟去学一些字不做眼睁瞎子的只有十几户人家,这十来个孩童在几年内陆续有补充和离开,一个村学,不会超过二十人的规模。
到十年之后,陆陆续续学习过的这些孩童渐渐长大成人,有一些开始到县城去应考。
县考由知县主持,每次考试的倒数几名或犯规的考生会被杖责,所以考童生不仅要心智上的付出,稍有不惧,屁股也会遭殃。
各村各乡各镇够资格应考的在一个县有几百人不等,能被取中秀才的当然是少数,于这少数的基础上,童生还得在更大淘汰几率上考秀才,只有考中秀才,才叫“进学”从此不在是普通人,而是一个学校中人,可以取字,穿青衫长袍,戴头巾,可以免除自己个人的赋役,可以在学校中领取补贴,当然,学习成绩得好。
再下来,是百人中才中得几人的举人试,江南这样文风昌盛的地方,一次乡试数千人参加,取中的举人只有几十个,淘汰率甚至是一百多人近两百人中取中一个举人,参加考试的全部是苦读十年以上的秀才,三年一次,几天之内蜷缩在不能伸直腿的号房中考试,吃的是冷食,天气又炎热,而取中率又低的惊人,一旦得中,仿佛鲤鱼跃龙,自然喜不待言,中了举人和此前的童生秀才不同,举人已经有当官的资格和官员的待遇,就算不中进士,也没有穷困的举人,而不中者,说垂头丧气都是轻的,神志失常者,大有人在。
再下来才是进士试,到进士试时,可谓过五关斩六将,考进士已经是最轻松的事了,但仍然有十几比一的淘汰率,三千多进京的举子,能中进士者三百余人不等,淘汰者,仍然是黯然回乡的命运。
所以每个进士,除了少数天资过人,如张居正般的天生灵慧之外,多半都是辛苦万分才能够资格竖起这个牌坊来!
走在这样的牌坊之下,也是能感觉到辽阳大学堂的傲气。
确实,辽阳镇之下,各学堂其实是平等的,或者更求全责备的说,辽阳这里,对其余的专门人员培训的学堂要更加重视一些。
辽阳大学堂只是给那些一心要子弟读书中举的家庭一个希望和未来,免生事端,这些年下来,尽管不少辽阳人家已经可以允许子弟去将作学校学习,以求一个安稳的未来,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家在有了银子储备之后,还是想博一把,想叫子弟读书上进,以求封诰祖宗,哪怕就是追赠祖先七品甚至八品,九品,在百姓眼中,仍然是难以想象的荣耀。
如果在辽阳各地全部取消儒学,虽然以现在的辽阳镇压的下反对的声音和动作,但并不是解决事情的正道。
正道便是地方上压制,而在辽阳扶植一个可以读书上进的地方,上下便是有了交代。
这也是明显的惟功做事的风格,在大学堂成立之初,辽阳儒学的旧任学官儒学教授几乎无人前来上任,还是惟功花费重金从江南闽浙江西一带聘请了不少名家前来,反正就是砸银子,辽阳的不肯上任正好,以辽阳的儒学水平,本地的名家实在是叫人难以信任,外来的和尚倒是好念经,经费充足,读书应考的人多了,然后池塘一大,李贽这样的大鱼也跟着进来,学校外头那几十个进士牌坊就是十分明显的例证,有了这些,才彰显出大学堂的浩大磅礴之气,也叫那些有心质疑的人到此就闭嘴无话。
“在下李植,见过山长。”
“在下江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