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等王直的部下南下时估计也要一两个月,在此期间新铸的火炮放在府军原本的战舰上,然后再有两个月左右,到夏末之时,估计王直所部的舰船也就能全部安装好新铸的火炮了。
待舰队大体全装备火炮后,徐子先给傅谦的任务就是铸五六百斤,气闭性较好,火药也要改良的陆战火炮,安装火炮车炮架,可以拖拽行军的几百斤重的小型火炮,打四斤到六斤左右的炮弹,射程有效杀伤在五百步左右,这样的话,将来对东胡人的战事基本上就不必太担心了。
站在船楼之上,徐子先的视野也是极好。
第九和第十军也陆续被运送到福建路,分别驻在漳泉等军州。现在连汀州都驻了一个军,各地都在改革官吏和驻军制度,厢军大体上被裁撤了,各地都有一些反弹,但问题不大。特别是建州和福州,兴化军等地,基本上是被幕府完全掌握了。
借着剿贼和镇压地方的名义,派出官吏和警备士,重编厢军和重编里甲的工作相当顺利。大魏不禁土地兼并,但人丁数统计也一直相当模糊,一则是大魏也没有建立起精细化管理,地方上的很多事还是宗族说了算,没有必要在里甲之事上这么认真,国初是重编一次黄册,确定征税户数就可以了。另外便是勋贵之家有一些隐户,包括此前徐子先的官户也是超过了正常数目,这一次他重编里甲,预先声明要坚持减赋减税,否则很多官绅大户会相当反感。
这些工作大体上完成,各军都分驻到位,预计再过一两个月,对整个福建路的重编和梳理工作就大体上完成了。
这样一来福建路算是夯实了根基,而东藩的情形显然更好。
快到四月了,还有几天就是清明,按福建路这边的惯例,是清明之后几天内要将春茶收获完毕,岛上有茶山的百姓们已经跃跃欲试,准备停当了。
春茶的数量还不是很多,预计收获最多值十几万贯,但到了秋茶,也就是中秋前十天左右,预计收获的茶叶将超百万之数,光是东藩的这些茶山就会给秦王幕府带来相当优厚的收益。
福建路当然也有茶山,为数还不少,但那多半是零散的,只有少量的士绅大户拥有成片的茶山,其余都是小门小户自行种茶采茶,福建
路是生丝大路和铁器大路,而江西路是瓷器第一,江南东路则是瓷器,纸张,生丝,茶,棉布,各方面都相当强势,所以各种综合来比的话,江南东路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福建路和两浙路排第二第三,广南东路的贸易也相当发达,因为其海路直通南洋诸国,但广南东路没有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有相当多的贸易是转口贸易,就是从别人手里拿货再出海,利润肯定不及出产地来的高。
东藩的茶叶是绵延不断的丘陵地带开出来的大片土地,动员了全部里甲的丁壮和大量牧畜开垦种植,茶山需要的技术含量并不高,茶叶却是响当当的硬通货,由于东藩的气候相当适宜,徐子先感觉光是凭茶叶出口就会获得百万贯以上的收入。
另外还有甘蔗榨糖,现在在岛上到处在修筑中大型的榨糖厂,备好榨糖工具和培训人员都做的很顺利,缺乏的是大批量的骡马。榨糖不可能仅凭人力,要榨出甘蔗汁需要双重沉重的石碾往复循环的不断碾压,凭人力,一个石碾榨机就要好几十壮实汉子昼夜不停的换班压制,这显然在成本和人力使用上都相当的不合理,惟有多用杂马,骡子,毛驴,牛等牧畜来榨糖,这样才最为经济,榨糖的效力也是更高。
石磨制造精细而沉重,原理倒是简单,所缺的就是数量,还有充足的畜力压榨,至于制造红糖还是白糖,以徐子先的决断,当然是以制白糖为主。
如果说盐是生活必需品,再昂贵人们都要吃盐,糖就是贫困家庭能购买,也愿购买的最昂贵的奢侈品了。
人们的口感毫无例外的都喜欢甜,只是嗜甜的程度高低不同,比如有人喜欢吃甜糕点,有人不爱吃就以为自己不爱吃糖,其实含糖很高的水果,包括含糖很高的精粮,都是人之所好,只是众人嗜甜的侧重点不同罢了。
可以说东藩是全世界范围内最适合大范围种植甘蔗和榨糖的地方,徐子先的目标是在十年到二十年内,做到东藩糖行销天下,相关的从业人员超过十万人。二十年后,东藩的人口可能破百万,其中除了少数人专门种稻,从事纯农业的活计之外,大量的人口是种茶,种甘蔗,榨糖,挖矿,铸铁,种棉花,造船,修船,纺织,还有各种工坊,制造兵器,铠甲等物。
在东胡人入侵毁灭文明的威胁之下,徐子先在这几年将东藩按自己的心意打造成了一个相当全面的基业。铁,棉,茶,糖,当然还有盐,铸铁业,纺织业,生丝,造船,如果一切都走的顺畅没有出现意外的变故,二十年后东藩的人口可能就有一百多万不到二百万,毕竟移民安置需要时间和财力投入,二十年到二百万人已经是极快的速度了。
但以创造财富而论,一二百万人的东藩创造出来的财富,可能会是福建路和两浙路的相加,甚至会超过江南东路。
当然这是指东藩给徐子先创造的财富,东藩的盐,糖,茶,纺织,铁业,制造业,这些都是徐子先直接投资,就算是土地开垦之后,移民也要给秦王幕府上交相当份额的收成抵充赋税,加上收海防捐,成立公司直接贸易,一年过千万的收益是归于徐子先个人,而不是国家赋税收入。
这和精细化的管理和东藩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息息相关,这里确实是一个宝岛。而徐子先的经营方式,更象是在经营一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