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同学”相视一笑,便各自忙活起来。转了一圈,发现这农庄的果蔬菌菇种类还真不少。水果区里,鲜嫩多汁的草莓颗颗饱满,像是红宝石般诱人,凑近闻一闻,馥郁的果香扑鼻而来,用来制作甜品,那甜美的滋味定能瞬间征服味蕾;一串串紫莹莹的葡萄挂满枝头,阳光透过叶片缝隙洒在上面,像是给葡萄镀上了一层薄纱,做成葡萄果酱,涂抹在面包上,早餐瞬间变得精致起来。
蔬菜地里,翠绿的生菜叶片层层叠叠,脆嫩爽口,无论是做汉堡的配菜,还是直接用来拌沙拉,都能为餐桌增添一抹清新;西兰花则紧实饱满,富含营养,简单清炒或是蒜蓉清蒸,都能最大程度保留其清甜本味,是健康餐食的不二之选;还有那红彤彤的西红柿,沙瓤多汁,既可凉拌,也能煮成浓郁的番茄汤,百搭又美味。
菌菇棚内更是别有洞天,肥厚的香菇散发着独特的香气,无论是炖鸡、烧肉,都能让菜肴的鲜味提升几个档次;杏鲍菇肉质厚实,切成条状油炸后撒上椒盐,外酥里嫩,当作休闲小零食再合适不过;而那白白嫩嫩的金针菇,涮火锅必备,在滚烫的汤底中翻滚几下,裹挟着汤汁的鲜美,一口下去,满足感爆棚。
看着这些丰富多样的食材,我心中渐渐有了主意,暗暗盘算着如何巧妙搭配它们与“新达来”的调味品,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想必其他参赛者也和我一样,在这农庄里寻找着灵感与机遇,这场无声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帷幕。
走进农庄厨房,地方不算大,一眼就能瞧出要容纳太多人会有些拥挤。我心里正犯嘀咕,恰好瞧见一位在此劳作的员工,赶忙上前礼貌询问:“师傅,麻烦问一下,厨艺比赛的场地在哪呀?”
“瞅见那个大棚没?那里边别有洞天。平常农产品展销会都在那儿办,松松垮垮地聚个一两百人都不成问题,你们这场比赛指定也在那儿。”师傅热心地抬手一指。
我谢过师傅,径直朝那大棚走去。迈入大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原本一列列的蔬菜架子被整齐地挪到了周边,架子上一盆盆有机蔬菜长得繁茂翠绿、品类丰富,煞是好看。大棚原有的一条条排水沟,这会儿都铺上了平坦的木板,一个个临时水龙头也都已安装妥当,显然是为比赛做好了铺垫。再瞧瞧比赛配备的炉具,清一色的猛火灶,虽说简易,不过考虑到这是中式烹饪初级比赛,重点聚焦在选手对传统中式烹饪技法中火候的基本把控,现代化的精细设备本就不在此次考量范畴,如此一来,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用猛火灶反倒恰到好处。
由于参赛选手仅有40人,分两场比赛进行,场地的安排便更显从容。大棚内部巧妙地利用彩色隔离带划分出清晰的区域,正中心是烹饪区,间隔适宜地安置着40台猛火灶,确保每场比赛的20名选手在操作时互不干扰,都有充裕的空间施展厨艺;紧挨着的是备料区,摆放着一张张结实的长条桌,桌上井然有序地配备着统一规格的菜篮、锋利的刀具、厚实的案板等基础工具,为选手们筹备食材提供便利;在大棚的一端,还特意辟出一块观众区,虽比不上专业场馆的看台那般气派,但错落有致地放置了几十张长椅,呈阶梯模样排列,能让观众把比赛过程尽收眼底。
在卫生和安全保障方面,各项举措也落实到位。木板铺设的地面不仅做了细致的防滑处理,还每隔几步就张贴有醒目的“小心地滑”警示标识;大棚的通风口统统装上了大功率的排风扇,比赛时能迅速将油烟抽离,使空气始终保持清爽;备料区的长条桌每场比赛前后都会有专人负责清洁消毒,水龙头旁配齐了足量的洗洁精、洗手液等清洁用品,全力保障选手们操作前后的手部卫生,杜绝食材交叉污染的隐患。
这般精心筹备下来,这个农庄大棚用作40人分两场的中式烹饪初级比赛场地,既有别具一格的田园韵味,又切实满足了比赛的各项要求,想必定能助力这场赛事圆满成功。
通过此次调查,我大致掌握了比赛涉及的调味品、场地与辅料的详情,为后续菜肴的构思与制作指明了方向。经过多番操作练习,我最终敲定了菜肴烹饪方法的改进方案。
四月一日,大赛正式拉开帷幕,平日里就颇为热闹的农场因这场赛事的到来,人气愈发旺盛。五彩斑斓的气球、飘扬的彩带、在空中盘旋的无人机,以及四处架设的摄像机,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这儿在举办什么超大型活动。
作为本次活动的赞助商,“新达来调味品有限公司”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推介自家产品的绝佳机会。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展览棚拔地而起,不少忙碌的大厨们由于工作繁忙,没时间提前实地考察,便趁着比赛尚未开始,赶来熟悉调味品的特性,一旁的公司工作人员则热情地为大家讲解产品详情。公司为扩大宣传请来的网红正在现场直播,各路记者也纷纷忙着采访报道。
东道主“来相聚农庄”同样不甘示弱,一盆盆有机蔬菜在蔬菜架上生机勃勃地舒展着,那些在菜地里不方便展示的菜品,一经采摘便立马送过来展示。一颗颗鲜艳欲滴的草莓在蔓藤上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工作人员不停地招呼大家品尝洗净的草莓,它们个头饱满,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就连那些平日里不轻易让人触碰的菌菇,带着培养基,也摆出了展示的架势。
虽说现场商业气息浓厚,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毕竟组织一场这样的活动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若不让赞助商展示一番,下次恐怕就没人愿意出资赞助了。
“嘀”,一声信息提示音响起。我一看,是小雅发来的,她的名字在备注栏里格外显眼。“我趁上课间隙给你发的,加油,你一定能成功!”这条信息瞬间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想到她正在上课,我不敢多聊,只简短地回了句:“好的,回见,等我的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