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关中地区一应军政事务,便由你统筹调度、安抚治理。有此差遣在身,行事便有名分与权柄,也好震慑那些骄横的边地将领,令他们不敢肆意造次。”赵恒一脸严肃地说道。
郦靖宁听完赵恒的话,惊喜交加,内心澎湃不已。然而,朝堂之上的众人却炸开了锅。
“陛下万万不可啊!”
齐牧第一个站出来,神色急切,拱手高声道,“此职位权柄如此之重,实在有违我朝立国以来的施政原则呐!”
此刻,寇准和萧钦言对视一眼,也赶忙出列,准备进言。毕竟,统辖关中这样重要的地区,赋予如此大的权柄,自大宋开国至今,从未有过这般先例。
不管他们对郦靖宁个人的看法是好是坏,心里都清楚,这种先例一旦开了,后患将无穷无尽。
寇准面色凝重,躬身说道:“陛下,齐御史所言不无道理。虽说郦靖宁才华出众,然如此重权集于一身,恐非社稷之福。还望陛下三思啊。”
萧钦言紧接着也说道:“陛下,关中乃战略要地,军政事务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便郦靖宁忠心耿耿,但权力过重,难免引人猜忌,于朝廷安稳不利。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另做定夺。”
赵恒却是摆了摆手,神色沉稳地开口道:“朕虽不精通军事,但也明白,若是今出多门,军队必然会陷入混乱,如此必败无疑。
如今西夏贼寇猖獗,边境将士固然勇猛,但边境将领众多,却是未能整合军力,协调攻守。朕今日特意设立陕西经略安抚使这一帅臣职位,统辖关中事务,既是遵循祖制,更是为了防患于未然,避免边患势力日益坐大。”
说完,赵恒又将目光转向郦靖宁,语重心长地开口道:“不过郦卿啊,你毕竟才刚刚踏入仕途,骤然担当如此高位,确实与常理有所不合。但如今形势特殊,这陕西经略安抚使一职,实是因西夏贼寇猖獗而特设的临时职位。”
他稍作停顿,目光中透着几分考量,继续说道:“故而,在官制安排上,便以‘权发遣’的形式任命于你。如此一来,既解了当下关中事务之急需,又免得将来郦卿完成使命还朝后,在朝中难以安排合适职位。你可明白朕的用意?”
郦靖宁听到这里,心中不禁再次感慨宋朝制度那独具匠心的“艺术”性。
这宋朝啊,可不单单是重文抑武,在文官体系内部,同样有着精妙绝伦的制衡之术,采用的是大小制衡、大小相异的方式来拿捏文臣权力。
就拿宋朝的官职来说,它可不是简单地统合在一起的。
所谓“官”,指的是此人的本位,代表着官员的品级和俸禄等基本待遇,像是吏部侍郎、户部尚书之类,这是官员身份地位的一种标识。
而“职”呢,实际上只是一种荣誉称号,诸如龙图阁直学士、文渊阁直学士之类,更多地是用来显示官员的荣誉性,并不直接赋予实际权力。
那么,宋朝官员实际的权力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答案就在这“发遣官”上。“发遣”意味着朝廷临时差遣官员去执行某项具体事务,只有获得了“发遣”的任命,官员才真正握有处理实际政务的权力。
比如说,一个官员本位是六品,但被“发遣”去主持一个重要州府的事务,那他在这个州府就有了实实在在的治理权力,可要是没有这“发遣”,即便官品再高,“职”衔再响亮,也只能干瞪眼,没法插手具体事务。
咱就拿后世大名鼎鼎的包拯包青天来说事儿,想必大家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开封府铡刀之下,哪怕皇亲国戚也绝难幸免。
但包拯在任开封府尹的时候,他的官位是咋认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