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佐这句话一出口,正堂内的气氛陡然凝滞。
刘元眉头皱起,然而坐在旁边的陈循冲他微微摇头,示意他不要冲动,毕竟陆沉尚未发话,他们这些属官没有资格在定州刺史面前放肆。
在大齐的官制之下,边疆各州刺史府和都督府互不干涉,各有一套运行的规则。
强如陆沉亦无法插手各级官府的具体政务,反之许佐更没有置喙军务的权力,两边仅有的接触便在于刺史府要为边军提供粮草军饷和随军民夫,或是本地征役或是依靠朝廷的供给。
一般来说,无论当初的淮州刺史姚崇还是后来的定州刺史陈春,他们都不敢在后勤这件事上做手脚,所以相处得颇为和谐。
但是对于许佐来说,好巧不巧刚好有一件事,既离不开他这位刺史的允许,也和陆沉本人有关,那便是七星帮数万人的安置事宜。
其实这件事本身并不复杂,七星军为大齐建立功勋,哪怕不论陆沉和林溪的关系,大齐朝廷理应善待七星帮。
更何况这是一个竖立表率的机会,通过优待七星帮让生活在景廉人治下的大齐子民看到希望,对于将来的北伐会有极大的裨益。
在许佐到来之前,前任刺史陈春已经得到陆沉的示意,他自然不会违逆陆沉的意见,大手一挥便将定州东北部、东亭府古县的一片区域划给七星帮,让对方迁移到此。
甚至为了向陆沉示好,陈春准备让林颉麾下的冉玄之出任古县县丞,如此能给七星帮数万帮众一个更加安心的处境。
许佐抵达汝阴城后,随行内监向陈春宣读圣旨,两人便开始交接,其他方面都没有问题,唯独在这件事上,许佐表达了异议。
他没有为难陈春,只是暂时搁置了决议,随后便来到都督府面见陆沉。
一片寂然之中,陆沉忽地淡淡一笑,平静地说道:“此事有何不妥,请方伯明言。”
许佐轻咳一声,徐徐道:“郡公容禀。十余年来,七星帮孤悬北地,从未停止过与伪燕、景国的斗争,可歌可泣之事不胜枚举。下官虽远在江南,亦曾听闻过这些草莽豪杰的故事,心中敬佩不已。三年前郡公亲自北上,与七星帮的豪杰联手抗敌,更是传扬天下的壮举。及至后来,七星军竖起大旗,配合我朝边军痛击强敌,为我朝立下汗马功劳。”
所谓欲扬先抑也好,高高捧起也罢,许佐这番话确实发自肺腑。
纵然他不认可陈春的应对,亦不会刻意抹杀那些绿林豪杰的功劳。
陆沉微微颔首。
许佐继续说道:“朝廷理当嘉赏这支义军,下官亦如此想,只不过事涉军务,非下官职权范围之内,故此不敢多言。这支义军如今在郡公麾下,将来必定可以再建功勋,不过若要让他们安心居于行伍,必须要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也就是要妥善安置他们的亲眷。”
陆沉不动声色地说道:“莫非方伯认为此前的安置之策不妥?”
许佐并未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依旧理智地说道:“郡公,现今七星帮南迁之人计有五万三千二十七,不包含七星军的将士们。古县乃是中等县,依据黄册上的统计,仅有两万四千三十九户,合七万三千九十二人。如果七星帮数万人悉数迁至古县境内,意味着原来的古县百姓需要迁走至少一半人,否则无法做到妥善的安置。”
堂内其他人不由得陷入沉思之中。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大齐不是没有能够安置七星帮数万人的地方,然而必须要考虑到对方的生存环境,而不是随便找一块荒山野岭丢给七星帮。
林颉之所以看中古县那片区域,一者是因为距离宝台山很近,仍然可以顾及到山中的基业,二者是古县境内拥有大片良田,可以比较轻松地养活这么多人。
望着许佐诚恳的神情,陆沉缓缓道:“我先前和陈大人聊过这個问题,之所以定下古县作为七星帮的新家园,是因为宝台山内部的几处防线仍然很重要,需要熟悉地形的七星军继续驻守。他们的亲人生活在古县境内,彼此之间有个照应,也能如方伯所言让那些将士们安心。对于原本生活在古县境内的百姓来说,迁移确实不太容易,但朝廷会给他们足够的补偿,我会让人全程监督此事。”
坐在下首的黄公甫听到这番话,不由得看向许佐,希望他莫要心生芥蒂。
陆沉前半部分的解释没有问题,关键在于他要让人监督刺史府行事,这何尝不是一种插手?
从未听闻过大都督可以直接派人监察地方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