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礼制讲究兴灭国,继绝世。也就是说,得了天下后,也要对前代王室后裔许以爵位,用以表明继承大统。而本朝自光武所追的便是宋国和卫国。
其中卫国就在东郡濮阳北,以姬氏继续的是周之传承。而孔氏,是孔子之后的一脉,被封宋公,继承的商之传承。至于本该还有的一恪也就是夏之传承,并未被追许,不知何故。
而宋公孔氏封地一县,光这一家就能举兵三千以上,在加上汝南其他大小豪族,只要王允操作得当,完全可以使得汝南一夕变色。
王允就这样带着皇甫嵩的祈盼走了,虽然皇甫嵩觉得王允成功的可能性非常高,但他并没有枯坐等待,毕竟王允这步棋只是用在日后,而在当下,皇甫嵩依旧要摆开车马,与太平道真干一场。
光和六年,七月二日,皇甫嵩以孙坚部为先锋,傅燮部为后继,三河骑士为两翼,开始对颍阳外围太平道发起试探性进攻。
所攻方向正是波才一面。
波才部此前与朱儁、皇甫嵩部先后大战,实力折损严重,但好在随着他南下颍阳,颍川剩下的太平道徒又陆续赶来投奔于他。是以,实力虽然不如之前,但也缓了过来。
波才的五万兵是和汉军主力决战过的,更务实也有经验。他在城东北面的布置就是,四大营,二十八小砦。每一大营为七个小砦的中心,随时对小砦支援。而四大砦的主将,除了波才自己,就是波才手下三名重将。分别是李斌,杨阿,赵吉。
但波才虽然做了准备,但奈何他还是没清醒地意识到骑兵集群的厉害之处。
当汉军前锋进犯波才外围阵线时,最东北方的李斌是支援中心,所以他选七八千老弟兄杀出,但甫一出营,就遭遇到汉军两翼的三河骑兵的袭击。
在豫东广阔的平原上,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数千骑兵的冲锋,更不用说李斌是在支援过程中被袭击的。
最后,李斌拼死一战,死伤惨重才得以退回了大砦。虽然保全部分军力,但已经无力再对外围小砦做支援。
是以,汉兵主力步兵军团开始在骑兵的遮护下猛烈进攻太平道的最东北的七座小砦。而被截断支援路线的李斌军团,只能坐看外围小砦被陆续攻克。
大概三日,也就是七月五日,李斌外围的七座军砦全部告破,而汉军尽杀其降兵,光孙坚部就杀俘三千。
傅燮攻打的第七座黄巾小砦是坚守最久的。所以此战傅燮只要了一个活口,那就是其军主将,也是李斌之弟,李四。其人作为波才部的悍将,深受波才之信任,被傅燮活捉时,大骂傅燮不止,后来被扒了舌头,还在怒目。
最后这人被傅燮押到了李斌大砦前,当着砦内黄巾将士的面,被活活肢解,而且因为被拔舌,那种无言的酷刑更显得残忍。傅燮就是要借此告诉这些黄巾蛾贼,反抗就是这个下场。
被弟弟死状刺激冲昏了头的李斌,滔天怒火下尽起大军出砦,准备为其弟复仇。但被早有准备的汉军伏击,李斌当场战死,余部被骑兵围困在营外。
在李斌部左边的是杨阿,他们在友军被围后,几次冲锋,要打开汉军包围圈,救出李斌部,但奈何都被汉军骑兵给打了回去。
最后,在野外坚守了两日,李斌部八千众在友军十五万大军在侧的情况下,选择向汉兵投降了。
前敌统帅是右中郎将朱儁,他十分担心这些蛾贼选择诈降,所以有心拒绝。但被其幕僚辛评所劝。辛氏为阳翟豪门,朱儁统军过阳翟,其人入朱儁帐幕参赞机画。
辛评劝,不论如何,可以让其先弃械,到时候不论真降假降都有应对。
朱儁从其策,令李斌残军弃械投降。当日下午,李斌残部交出全部甲械,共环首刀一千把,木矛九千只,弓千副,甲四百领,以及大黄弩三十架。
这就是太平道的军备情况,如此怎么和汉军野战。
朱儁一收着八千俘虏,顿觉粟米不够。不过就算够的话,他也不甘心白白浪费筹措的军食给这些叛逆蛾贼。最后在朱儁暗示下,孙坚违心的上前建议,不如直接杀了,不费一滴粟米。
朱儁听得孙坚这策,掩面无语,直接入了屏风后、在众将不知何意的时候,幕僚辛评解释道:
“主公仁慈,见不得如此行径,但又知道孙司马说出皆为谋国,所以只能避让,这事就让孙司马来办吧。”
孙坚呆了一下,然后面无表情的领命了。
孙坚刚出帐,辛评又追来了,其人耳语:
“杀亦要有法,不然恐生乱。”
孙坚转身,对辛评一拜,然后不带其人再说,就匆匆走了。
望着孙坚如此行径,辛评一声冷哼,便回帐了。
孙坚回营后一肚子邪火,无处发泄。辣娘,每次都这样,一旦遇到这种脏活,就让他来干。就因为他是瓜农之子,就不在乎名声了吗?辣!
但没得选,孙坚再气还是要执行。
他选了三百人枭首队,领了九百把环首刀,去了俘口营。
孙坚是这么做的,每次带十名黄巾俘虏,分到一个枭首队,一次杀三百人。只半天,八千黄巾蛾贼俘口,皆被枭首。其尸皆被用木筏顺流下了颍水,前后数里,枕尸相藉,沿岸怖骇。
之后孙坚等枭首队,十日没有再吃过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