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功写完信,却没有叫人先送出,再取别的塘报来看。
这一次他的脸『色』却是异常难看,四周的人看出他神『色』不对,原本还在议论张致祥的凶悍,慢慢的都闭了嘴。
“俞帅去了。”半响过后,惟功才慢慢的向各人说道。
“什么?”
“天……”
“这真是想不到,俞帅年纪并不算大啊。”
“还是征倭的时候伤了元气,没补回来。”
俞大猷在京营时,虽然所为不多,但部勒将士较严,『操』练得法,五万神机营车营将士秩序井然,虽不是顶级的强兵,但亦足为可观。
仅此一事,就能看出这些名满天下的大将的本事和风采。[]调教大明334
嘉靖到万历年间,也是官中知兵的不少,比如谭纶和方逢时,吴兑等人,文臣守边最为知兵者,不过是这几人,他们的后辈来说,才干能比得上这几人的,其实不多。
武将之中,俞大猷,戚继光,李成梁,李芳,刘吉,都是千古之下都闪烁光芒的璀璨将星,尤其是戚、俞两人,可以说是极为难得的百年一出的名将,嘉靖年间,北有俺答,小王子,东北有土蛮部落,泰宁和朵颜,黑炭石诸部年年犯边,南有严重的倭寇『骚』扰,倭寇已经到了攻州陷府的地步,加上旧有的财政制度根本负担不了年年增加的『政府』财政支出,情形已经十分严峻,嘉靖年间比崇祯年间所强之处就是在于没有严重的天灾,否则的话,情形恐怕比崇祯年间更坏。
所幸的就是文有人,武亦得人。
戚继光和俞大猷两人在征伐倭寇上的功绩,足可光耀千古!
比起戚继光来,俞大猷一生命运坎坷,是一个十足的官场苦『逼』,几次到总兵的位子,几次又被一捋到底,又再凭战功起复。
比起官拜太子太保的戚继光,俞大猷到死也只是一个都督同知,虽然又复给福建总兵,勋阶却一直没有到顶。
加上江湖奔波,千里转战,心中不可避免会有的郁郁之气,俞大猷终于是在万历八年的年尾就去世了,因为不是什么要紧消息,等消息送到京师,再由塘马送到惟功这里时,这位功耀千古的名帅已经逝去好一段时间了。
“在营中设祭棚,全军与我一起祭奠俞帅!”
惟功没有犹豫,立刻就下令,张用诚等人也是受过俞大猷的点拨,对这个老将军十分的敬佩,听到老将军逝世的消息,心中也感觉难过,对全军吊祭之事,并无人反对。
“国峰,你去一次戚帅大营,上复戚帅,今日全军祭拜俞帅,俟来日我再去拜访他吧。”
王国峰在内是军情局的主官,对外则是游击衔的中军官,他的年纪小,功劳又在暗处,官衔到游击,署职到正三品的指挥使,世职是指挥佥事,他本人已经很满意。
因为情报官在目前阶段要多接触政要大佬,建立网络,所以王国峰比起平时更要加强对外的联络,担任名义上的中军官,也很合适。
“是,大帅。”
军中已经统一称呼,一律称惟功为大帅,只有顺字行的老人,在私下闲谈时,偶然会将惟功称为东主,也有一些入训早的京营将士,偶然会称惟功为大人,不过在正经的场合,也是统一称为大帅了。
……[]调教大明334
“张惟功好生无礼。”听说张惟功告罪不来,一个南军将领当着王国峰的面,怒声喝斥。
王国峰是游击,这个南军将领却是副将,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大了好几级。
因为打算在总兵府见惟功,戚继光事前派不少塘马,分往各将驻扎的信地,将各副将和参将一起召集到永平,算是蓟镇对辽镇表达的一种善意。
毕竟遇到十万人规模的北虏入侵时,辽镇和蓟镇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彼此间的合作十分紧张。
蓟镇现在有十二万兵马,是天下第一镇,副将和参将,还有加衔的副将参将有数十人之多,游击过百人,济济一堂,专门为欢迎张惟功这个平辽将军,如果不是对方还有未来国公的身份,这个阵容是有些过了。
不过张惟功居然不到,戚继光也有些生气。
但转念一想,他威严刚毅的面孔上,也显『露』出一丝伤感之『色』。
很多南军将领知道大帅的心思,劝住了开始发脾气的那人,各人都沉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