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彦范道:另外,微臣此次辞官不做,也是有一点小小的私心。宰相,还有一个人,像微臣一样,也是其身不正,还请陛下一并开革。
李显瞬间秒懂了,道:呵呵呵,看来桓相是想以这个举动,彻底洗刷自己受贿的恶名啊,朕准了。但不知,你所指的其身不正的官员,到底是谁注意,得有真凭实据才行。
自从李显登基以来,滥封澜赏,宰相的数量已经膨胀到了可笑的地步,如今加鸾台阁三品衔的有:相王李旦梁王武三思杨再思崔耕宗楚客袁恕己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暐韦巨源共计十一位。
这么多宰相,李显也感觉挺不对劲的,如果能借桓彦范的手,去除一两位,他还真是乐见其成。
对于桓彦范来讲,本不必辞官不做,却为了朝政清明,拉着人品不好的宰相一同辞官,势必青史留名。相对来说,收受赵履温的贿赂,也着实不算什么了。
总的来说,桓彦范的这个计划如果顺利实施,他和李显是双赢的局面。
但是,这对这几位当朝宰相,完全是一场无妄之灾了。
当是时,李旦颇受李显猜忌,又确实有着篡位的可能,顿时心一紧。
武三思乃是武家的头面人物,桓彦范早书,要求李显削除诸武的王爵了,只是李显一直没答应而已。闻听此言,他也是菊~花一紧。
杨再思和宗楚客,之前都阿附过张氏兄弟,屁股不怎么干净,额头冷汗淋漓。
韦巨源是韦后的同族,知道桓彦范一直对韦后有意见,也是如坐针毡。
唯有宗楚客袁恕己张柬之敬晖崔玄暐崔耕,这五人稳坐钓鱼台。
然而出乎大家预料之外的是,韦巨源正色道:微臣清求陛下罢免的,是崔耕
我~日~崔耕忍不住骂出声来,道:桓彦范,你算要公报私仇,也莫做的这么明显好不好本官一向为官清廉秉公断案,哪里其身不正了
桓彦范冷笑道:安乐公主要建定昆池,方圆四十九里,不知要占多少良田。你身为当朝宰相,为何不规劝怕是你也想享用定昆池的好处吧为了一己之私,坐视千顷良田变为池沼,崔耕,你怎么那么大的脸,称得其身甚正你但凡有点羞耻之心,该跟本官一起,辞官不做,以赎罪孽
说到最后,已经是声色俱厉
这年头讲究个以农为本,桓彦范这番大道理,还真是符合人们的普遍观念。
袁恕己马帮腔道:桓相所言甚有道理崔相,如果你觉得单和桓相一起辞官,有些吃亏的话,本相愿意和你们一起辞官。
武三思看出了便宜,劝道:袁相的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了,崔相何不辞去一切官职,与公主安享富贵如果恋栈不去的话,恐怕有伤崔相的令命吧
敬晖虽是官出身,却面色粗豪,性情暴烈。他见崔耕犹不答应,不耐烦地道:崔耕你如此贪恋权位,真是令人齿冷大不了,本相也和你一起辞官是
韦后自然也站到了崔耕的对立面,道:二郎,如今圣天子在位,天下太平。你何不顺水推舟归隐林下,留下视权位如粪土的美名
在李显的想法里,崔耕如果能兑掉敬晖和桓彦范的话,也还算不错的结局。所以,他硬是没有开口为崔耕说话。
李裹儿想到崔耕说的钱多事儿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并没有发飙。本来么,崔耕即便不当官儿,也是两个公主的夫君,长乐坊大钱庄的东家,非常符合这十六字真言。
现在朝的主要势力,无非是功臣派武三思和韦后一派,至于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一派,早已被李显打压的不成气候了。
现在,经过桓彦范敬晖袁恕己武三思韦后这么一番表态,表面看,逼崔耕辞官成了整个朝廷的意志,他不辞也得辞。
看来,我崔某人成了众矢之的了呢。陡然间,崔耕冷然一笑,坚定道:但是,崔某人要告诉大伙的是,这个官我不辞
htmlbook3535204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