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一、除夕的序曲**
当旧年的最后一缕阳光渐渐隐没于地平线之下,除夕,这个充满着传统韵味与浓郁情感的日子,便正式拉开了帷幕。
清晨,空气中已经隐隐弥漫着一种兴奋和期待的气息。大街小巷里,人们开始忙碌地筹备着这一天的所需。菜市场里,热闹非凡。新鲜的蔬菜水果摆放得满满当当,翠绿的菜叶上还带着清晨的露珠,色泽鲜艳的水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卖鱼的摊位前,活蹦乱跳的鱼象征着年年有余,摊主们熟练地称重、装袋;肉类区的猪肉、牛肉、羊肉也备受欢迎,家庭主妇们精心挑选着品质最好的肉,盘算着晚上的年夜饭菜单。
老人们早早地就开始打扫家里的卫生,进行最后的清扫工作。他们说,这是为了扫除旧年的晦气和尘埃,以全新的、洁净的环境迎接新年的到来。年轻人则负责张贴春联和福字。春联那对仗工整、充满祝福的话语,在红纸上显得格外喜庆。上联下联一配,横批一写,就像是给家门穿上了一件华美的礼服。那些福字,有的正着贴,有的则倒着贴,寓意着福到了,小小的福字蕴含着无尽的欢乐和期许。
**二、家庭的团聚与准备**
中午时分,家庭成员们逐渐聚集在一起。远在外地的子女纷纷赶回家中,一年未见的亲人们在门口热情相拥,眼里饱含着幸福的泪花。这种团聚的时刻是除夕最珍贵的财富。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简单的午餐,一边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经历和故事。
在厨房,大厨们已经开始为年夜饭精心准备食材了。锅碗瓢盆奏响了厨房的交响曲。切菜的声音此起彼伏,像是一场节奏明快的打击乐演奏。炉灶上的火焰欢快地跳跃着,映照出厨师们忙碌而又充满期待的脸庞。炸丸子是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金黄的丸子在油锅里翻滚着,逐渐变得圆润、香脆。炖肉也在锅里小火慢炖,肉香慢慢弥漫到整个屋子。
孩子们则在客厅里嬉笑玩耍。他们拿出自己积攒的鞭炮,在院子里小心翼翼地点燃。虽然现在很多城市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了,但在一些乡村地区,鞭炮声依旧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那一声声鞭炮的脆响,像是在告别旧年,迎接新年的到来。同时,孩子们还会贴窗花,那些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窗花,为窗户增添了浓郁的年味。
**三、年夜饭的盛宴**
随着夜幕的缓缓降临,年夜饭的重头戏终于要上演了。餐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菜肴,丰富得如同一个小小的美食王国。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荤菜。红烧鲤鱼摆在餐桌的正中间,鱼身上的酱汁浓郁红亮,寓意着新的一年家庭幸福美满,年年有余。鱼肉鲜嫩,轻轻一夹就能分离,入口即化的口感让人陶醉。四喜丸子也是不可或缺的,四个大大的肉丸子象征着团圆和吉祥,肉丸子软糯可口,咬一口,肉香四溢。还有那盘油淋淋的烤鸭,鸭皮酥脆,鸭肉鲜嫩,搭配薄饼、葱丝、黄瓜和甜面酱,别有一番风味。
素菜同样精彩。清炒时蔬,保留了蔬菜最原始的清甜和营养。凉拌黄瓜清爽可口,解腻开胃。还有那盆热气腾腾的四季豆,寓意着四季平安。
当然,年夜饭也少不了传统的点心。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在除夕更有着特殊的意义。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有招财进宝的寓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边包边聊天,其乐融融。有的饺子里还会包入硬币、红枣等特殊的东西,吃到硬币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会有好运,吃到红枣则意味着甜甜蜜蜜。
当所有人都在餐桌前就座后,长辈们会先动筷,然后大家才开始大快朵颐。席间,欢声笑语不断,大家互相祝福着新年快乐。这一顿年夜饭,不仅仅是一顿美食的盛宴,更是一次家庭情感的升华,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和对新一年的美好展望。
**四、除夕夜的习俗**
吃完年夜饭,还有一些重要的习俗等待着人们去践行。
守岁是除夕夜的传统习俗之一。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或者火炉旁,熬夜迎接新年的到来。大人们会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孩子们则眼睛紧紧盯着电视屏幕,等待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春节期间联欢晚会就像是一场盛大的家庭晚会,歌舞、小品、相声等节目丰富多彩,为全国人民带来了欢乐和温馨。
在守岁的过程中,长辈们还会给晚辈们发红包。红包里装着压岁钱,这是一种祝福的象征,希望晚辈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平平安安。小孩子们高兴地接过红包,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自己的小口袋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某些地区,除夕夜还会进行祭祖仪式。人们会带上供品,到祠堂或者家中的祖先牌位前,点燃香烛,祭祀祖先,表达对祖先的缅怀和感恩之情。这种仪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让人们铭记自己的根源和家族的历史。
**五、喜庆的氛围与烟花的绚烂(如果在允许燃放的地方)**
尽管现在许多地方因为环保等原因限制了烟花燃放,但在一些仍然允许的地方,除夕夜的烟花是必不可少的。
当午夜的钟声即将敲响,一朵朵烟花冲向夜空。它们在黑暗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绿的像玉。烟花的形状各异,有的像盛开的花朵,花瓣层层展开;有的像流星划过天际,瞬间即逝却又留下美丽的光影;有的像璀璨的瀑布,从空中倾泻而下。烟花照亮了整个夜空,也为除夕夜增添了一份无比喜庆和浪漫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