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在双山镇特色农产品遭受恶意抹黑的危机处理过程中,苏晴从一开始便怀着坚定的决心,想要全程陪伴在陈扬身边。
她的内心,满是对双山镇声誉的担忧,以及对陈扬能否顺利化解危机的关切。
对她来说,陈扬不仅是她心中值得信赖的人,双山镇的这场危机也牵动着她的神经,她渴望能与陈扬并肩作战,共同度过这一艰难时刻。
然而,陈扬考虑到年关将近,阖家团圆是华夏传统,苏晴的家人必然也在殷切期盼着她的归来。
于是,陈扬以一贯的温和与真诚,劝说苏晴回家过年。他的话语中满是对苏晴的关怀,也透露出自己应对危机的信心。
苏晴虽满心不舍,但也理解陈扬的好意,最终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在与家人团聚的日子里,苏晴的心中却始终无法完全放下双山镇的事情,以及那个忙碌于危机处理中的陈扬。
她不时地与陈扬联系,询问事情的进展,每一次的交流都让她对陈扬的处境多了一份牵挂。
而陈扬,即便事务繁杂,也总会抽出时间耐心回复,让她宽心。
年后,苏晴归心似箭,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双山镇。此时的陈扬,已经在危机处理中取得了诸多进展。
苏晴回来后,基本见证了陈扬后续处理危机的每一个环节。
她看到陈扬在面对复杂局面时的冷静与睿智,在收集证据时的严谨与执着,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自信与从容。
陈扬的每一个举动,都让苏晴对他的倾慕之情愈发深厚。
当陈扬成功化解危机,双山镇的声誉得以挽回,农产品销量不降反升时,苏晴对陈扬的钦佩已难以言表。
而真正让她感动至深的,是陈扬离开双山镇的那一刻。
那天,双山镇的街道被送行的村民挤得水泄不通。
上万名村民自发前来,他们手中拿着自家的农产品,眼中满是不舍与感激的泪水。有的村民拉着陈扬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有的村民哽咽着表达着对陈扬的感谢与不舍。
那个场面,如同一幅充满温情与力量的画卷,深深烙印在了苏晴的心中。
苏晴站在人群中,看着这一幕,泪水不自觉地模糊了双眼。
她被村民们对陈扬的深厚情感所打动,也为陈扬能赢得如此真心的爱戴而感到骄傲。
这一刻,她对陈扬的倾慕,已经不仅仅是对他能力的认可,更是被他那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心的深深折服。
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棂,轻柔地洒在了苏国栋书房的地板上,映出一片斑驳的光影。
苏国栋坐在宽大的书桌前,鼻梁上架着一副精致的老花镜,手中拿着一份文件,正专注地阅读着。
正是那篇双山镇万名村民为陈扬送行的宣传文章,详细地记述了陈扬在双山镇的工作成果以及村民们对他的不舍与感激。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被轻轻敲响,苏国栋抬起头,温和地说了声:“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