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看看卫仲道:按照蔡文姬是174年推的话,他是建宁元年(168年)生人。他兄长卫觊,卫伯觎是155年生。二人隔着十几年这么远。伯一仲二,虽不知为何会隔这么远,但他们生卒年不可考。
此处便按文中给蔡琰安排的一个相对于合理的年龄,快满15岁,即167年出生推算,给他安排到了162年生。
正好这也是弱冠之龄。虽然男子结婚会早些,不一定按照弱冠走,但安排一个正好合理的年纪,属于是个人创作吧。
如他要娶蔡琰的话,蔡琰如果年纪小,必然跟在蔡邕身边。如是年纪大,必然从五原郡安阳县与蔡邕一同被特赦,后蔡邕逃亡,他们归家。
陈留圉县离河东郡安邑虽然不远,但也绝对不近!就算找个女子成家,他们不会找河东、河内、上党、太原、左冯诩、弘农、京兆尹、河南尹、颍川等诸多世家大族吗?
再怎么样,也不会趁着蔡邕在外,蔡琰在家的时候上门纳采。最有可能的,应是蔡邕在洛阳的时候。而那时,河东郡安邑县离洛阳不远,他们找到蔡邕,也无可厚非。
或是卫氏有人在洛阳为官。可卫氏真正崛起,也是因为卫觊和其子卫瓘。目前很多人说河东卫氏是卫青之后,说卫氏是大族,不尽然,算是谬论。
加上190年结婚的话,蔡琰的举动是直接回娘家,而不是回到洛阳找蔡邕,说明190年之后,可能性应该比178年全家流放前小。加上卫仲道在历史上的评价是早逝。
这么一位早逝的人,如能活到190年,(按照168年推算的年龄)23岁。也算是不错了。按照当时娶妻生子的年龄来说,23岁已经是一位几岁大孩子的父亲,三十岁就能当爷爷了。
所以其在弱冠前死亡,比较符合我思考中对早逝的概念。
是以生蔡文姬的年龄绝对不会特别大。
而蔡琰的年龄,我文中设定的是167年。比卫仲道小5岁。也符合蔡邕35岁的时候,与20-30岁左右的妻子诞下子嗣的说法。
而后蔡贞姬的出生时间,猜测应该不会高于185年。因为那时蔡邕已经是53岁的老人了。其妻子如再生育,怕是命要保不住了。
当然,也有例外。蔡邕四十几岁,和刘备一样,娶孙夫人这种二八少女(笑)。
而这时的时间线是181年。蔡文姬167年生人。正好今年也到了15岁及笄成年的时候了。
此时卫氏上门要人,虽不符道理,但卫仲道如若病重,抢在人死前来结婚的话,也算正常。
4.冥婚:前文也说过了,是冥婚。
但不是活人与死人。而是死人与死人!
是以此去之凶险,蔡琰不知,曹操不知,袁术不知,但知情人戴叔知,但他不敢说,说了即死。
而冥婚也有案例:曹操之子曹冲死后,曹操便给其安排的冥婚,娶的是河北大族甄氏的亡女。
后面魏明帝曹叡的女儿曹淑早夭,又从甄姬甄皇后的家族中,找了个从孙遗骸一同搞了冥婚。
而汉代事死如事生,死前如若没有成婚,算是人生不圆满,到了黄泉后,只能算是孤身一人,孤魂野鬼了。
而且死后,亲属还要给他搞一块阴间的“买地券。”即在一块石头上刻上文字,上面有在阴间购买土地的信息。
而生活比较好的,墓室内还会有画像石一类的画像砖及较为奢侈的陪葬品。
--此段出自《三国前夜》第一篇的23-24页。
是以秦汉冥婚,绝对不是曹家个例,可能是早就从民间开始的行为。
......
此篇番外,皆是个人创作中的一己之见,如有不同,乃是一家之言,切勿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