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工厂一建好,咱们随时准备开工,
到时候确定能及时来上工的人,
先到我这登个记报个名,
这一批咱们只招一百名工人,
报名现在正式开始!”
此言一出,人群瞬间热闹起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讨论着要不要赶紧去报名。
一些人已经迫不及待地往林峰身边挤,
想要抢占先机。
一位大娘拉着身旁的女儿,
嘴里念叨着:
“闺女,咱赶紧去报名,
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错过可就没了。”
女儿也忙不迭点头,
跟着大娘一起朝林峰的方向走去。
另一边,
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聚在一起商量着。
其中一个说:
“咱几个一起报名,
到时候在厂里也能互相照应。”
其他人纷纷应和:
“对,一起报名,好好干,
咱们都多挣点钱。”
很快,林峰面前就排起了一条长龙。
林峰身边帮忙登记的人忙得不可开交,
一边询问报名者的姓名、年龄、擅长的活计,
一边仔细记录在本子上。
陆卿卿站在一旁看着这热闹的场景,
心里很受触动,同时也在心里感慨,
幸好让林峰伯伯来负责人员招募这事儿了。
林峰伯伯在村里威望高,
又善于和乡亲们打交道,
经他这么一宣传,报名场面如此踊跃,
可见成效十分的显着。
而另一边,
林二柱和林青山也没有闲着。
林二柱穿梭在工地之间,
忙得脚不沾地,
不是在招呼着工人建厂子,
叮嘱大家注意施工安全,
就是和工匠们一起探讨厂房布局,
力求设计得更加合理,方便日后生产。
而林青山不仅关注着厂房的建设情况,
还安排人做了一些后期厂子里能用到的设备。
他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经验,
指导工匠们打造出实用的工具,
像裁剪布料的案板、
晾晒油布的架子等。
并且,即便事务再繁多,
林青山还会时不时地跑去查看紫灵参的发芽情况。
他们父子二人也是为了工厂的事不辞辛劳,
默默地付出着。
期间,孩子们休假回家了一趟,
李明轩也跟着一起回来了。
当他们得知自己家有这么多大事要干,
可是高兴坏了。
石头眼睛亮晶晶的,
兴奋地围着陆卿卿转了好几圈,
“娘,没想到咱们家里变化这么大,
居然要开工厂啦!这简直是太酷了。”
陆卿卿笑着一把拉住石头,
“是呀,石头,
这工厂可是凝聚了全家人的心血,
以后还有很多事要做呢。”
李明轩也拿着一件雨衣,眼睛放光,
满脸赞叹道:
“姑姑,您真是太厉害了,
这雨衣可真好!
要是拿到学堂里,
估计同窗们都会想要。
姑姑,这一件雨衣卖多少银两啊?
我想拿一件样品先到学院里宣传宣传,
等工厂开始生产了,一定会大卖的。”
陆卿卿微笑着,心中很是欣慰。
她思索片刻道:
“明轩,你有这份心姑姑很开心。
这雨衣具体定价还没完全确定,
这得综合考虑成本、市场行情这些因素。
但初步估算,
可能会在五十文到一百文之间。”
李明轩眨了眨眼睛,说道:
“姑姑,一百文这个价格不算贵呀,
学堂里同窗家里条件都不错,
肯定都愿意买。
而且这雨衣质量这么好,
对于我们来说,书籍在雨天不被淋湿,
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