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超并没有真睡觉,在硬板床躺了一会便爬起来,让带他去见欧阳秋树的爷爷。
正在翻我给阮小山买的《王朔文集》的秋树,说要跟我们一块去爷爷那儿,被他妈妈拦住说,别这么急过去,送晚饭时,爹妈再带你去给爷爷报告。
欧阳家的老宅里,爷爷躺在躺椅上,身上盖着条簿毯,在门前的树荫下打旽,被用铁链拴着的看门狗的吠声唤醒,半坐起身。
老爷子的状态几乎没啥变化,还是面色红润,中气十足,怎么看都不像九十来岁的老者。
距离上次见面过去快一年了,老年人忘性大,我以为爷爷已经不记得我是谁,没想到他还有印象,喝住狂吠的大黄狗后,示意我走近身边。
我把手中的老白汾和点心匣子交给宋超,在爷爷身边蹲下。
爷爷问,有没有把草儿带回来啊。
老爷子的嗓门很大,把我的耳膜震得隐隐作痛。
我摇摇头,把嘴巴凑近爷爷耳朵,大声说,我是来送秋树的,你孙子昨天刚参加完高考。
爷爷年龄大了,两只耳朵都很背,说话声音稍小,他根本听不懂你说的是啥。
老人好像听见了我的话,点点头,随后缓缓抬起手,指向我身后的宋超。
我继续扯着嗓子说,这是我朋友,想让您给他把把脉,开个方子,抓几付草药。
我和宋超一人一只胳膊,搀扶爷爷进了他住的那间屋子,坐在他惯坐的太师椅上。
屋子里药味依旧呛鼻,呛得我连打两个喷嚏,为了不影响爷爷给宋超号脉,我离开了房间。
门前的院子是爷爷的药圃,被土垄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十几块,每块地里,都生长着一种我叫不出名字的草药,有的叶片玲珑,枝条匍匐于地,有的茎杆粗壮,叶子似蒲扇,有的则全身长满了刺,张牙舞爪。
听到屋内传来爷爷和宋超的说话声,我忍不住笑了。
进山前宋超说他喜欢国学,迷信中医,准备向老爷子讨教几个问题。就现在这种说话方式,估计说不了几句话,宋超的嗓子一定会哑,我想看看他俩将如何交流。
阮小山曾经告诉我,十几年前,他在青河口上初中时,常去爷爷在镇上的诊所玩,那时爷爷的听力还好,不忙的时候,会给他讲一些中医中药的典故传奇,也会谈及自己六七十年行医过程中,治好的无数疑难杂症。
阮小山说,欧阳爷爷文化不高,不会着书立说,但经验特别丰富,尤其对龙山地产草药的药效理解和使用,有很多独到之处,可惜没有传人,百年之后,一切都将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