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慈禧听到李莲英的声音,听到“左宗棠”三个字,突然感觉有了些许力量。
“快拿来!”
慈禧接过左宗棠的奏折,定睛看去。
原来,这封奏折是楚辰之前和左宗棠商议过之后的应有动作。
楚辰当时因为天气问题,没能走新疆去俄国,但是却用信件,向左宗棠通报了自己的想法。
在德国出发去俄国之前,又专门打了一封电报,专门给左宗棠说了自己下步的计划。
其中有一个环节,就需要左宗棠这封信的配合,因为楚辰早就预料到,他的强硬,很有可能会让俄国强硬施压,朝廷万一顶不住压力,答应了俄国人的讹诈,那楚辰的一切努力都将化为乌有。
这个时候,需要一位强有力的人物,给朝廷一些信心,才能保证楚辰下步计划的实施。
果然,慈禧看着左宗棠的奏折,脸上惊慌的表情,缓和了很多。
将奏折递给恭亲王奕欣,慈禧的语气又恢复了往常的平静。
“看看吧,还是左宗棠有些老将风范,你看看你们三个,洋人稍微施压,你们就慌得不行。左宗棠都还不知道楚辰电报和俄国人施压的事儿,就能预见这些,并做出了对策。实在是难能可贵。”
奕欣和李鸿章互相对视一眼,接过奏折。
看完奏折,奕欣的心放下了许多,不过有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浮现。
这左宗棠难道是能掐会算?
这边的消息他根本不知道,怎么会有如此恰当的奏折送来?
左宗棠在折子里写的很明白,俄国新疆那边增兵,最多一两万人到伊犁,其余可能会在西侧的费尔干省集结三万人左右,但是那里的兵并不是俄国兵,更多的是中亚小国的兵,战斗力和阿古柏相似,不值一提。
俄国向东北那边运兵太过费劲,顶多有一万左右增兵,加上原有的兵力,最多不超过一万五千人。
至于俄国的舰队,不说它们没有财力支撑这么远洋的航行和战斗,就说他们即使来了,最强大的战舰也就是和福建水师的定北定南号差不多的水平。
只要福建水师官兵敢用命,俄国舰队即使不败,也得重创。
所以,俄国本质上是不敢作战的,毕竟它的敌人,不只有大清。
“行了,你们也别讨论了,就按左宗棠说的,先试试吧。”
“传旨。让原湖南提督罗大春为钦差大臣,赴吉林帮办军务。调福建水师第四镇总兵杨天寿,率兵一万,会同吉林将军铭安,赴吉林驻防。福建水师总兵刘步蟾,率福建水师游弋东部海面,加强海防。”
“至于洋人那边,他凯阳德不是说邀请了四国一起操演么,按照左宗棠的意思,只要楚辰的办法有效,四国的军舰应该是不会答应,那么就证明,其他国家不会和俄国一起来打咱们。”
“先按照这样布置,看看效果再说吧。”
慈禧安排完毕,右手揉了揉额头,仿佛耗尽了她的力气一般。
见慈禧已经有了决定,三人也不再坚持。
“微臣告退……”
奕欣刚要离开,没想到又传来慈禧的声音。
“把楚辰的电报,以及和洋人交涉,传给各地督抚看看,让他们说说意见。”
“另外,左宗棠年事已高,让刘锦棠在新疆统领军务,左宗棠就回帝都来吧,回来在军机处,也能帮哀家出出主意……”
慈禧的话,让李鸿章眼中露出一丝精光。
本来慈禧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加强备战,而且用的都是左宗棠和楚辰的人,李鸿章心中有些不快。
可是现在,调左宗棠回帝都这事儿……
真的是因为关心和信任吗?
李鸿章低头瞟着不动声色的慈禧。
新疆、福建、东北,
太后对左宗棠,更多的,应该是忌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