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文霆决定去援边之后,余跃平曾对他说了这么一番话:文霆啊,你马上就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名地方官员了,但做人做事做官是一门大学问,有些事情必须得处理好内在的逻辑关系,拿捏好分寸、掌握好火候、控制好节奏和把握好时机,注意从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出发,依规而办、循规而行,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上来就“烧火”是不少为官者的一种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也是一种路径依赖。你到白水之后,当然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总的来说“烧火”是没有什么坏处的,但必须是真正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基础上的“火”,只有那样才既可以点燃干部群众心中的热情和激情,又可以释放走马上任后自己内心那团火,只要掌握好“火候”、“火势”和“火情”,“烧火”比不“烧火”利大于弊。但是,又不能一味地迷恋于“烧火”,甚至不顾“火势”“火情”,让其扩大蔓延,更不可放任周围那些“起哄”者跟着“纵火”,这种时候,就需要当政者清醒、冷静和理性,得不失时机地给自己浇几盆冷水。这里所说的“浇水”实际上就是静下来思考、坐下来学习、慢下来踱“方步”。“三盆水”就是给过热的脑子浇盆水、给过急的心理浇盆水,当鲜花簇拥、掌声响起时,要时刻让自己的内心多一分淡定;当大干快上、匆忙赶路时,必须使自己多一分从容;当眼花缭乱、扑朔迷离时,又要经常提醒自己多一分宁静。
一名官员来到一个新地方后,想着谋求新业绩、力图新作为、展示新形象、再上新台阶,这是人之常情,也在道理之中。但凡一个有责任感、使命感和事业心、上进心的人,都渴望在自己的岗位上、任期里有一个新的创造和新的局面。于是,有的人习惯于一上来就提诸多新口号、新理念,热衷于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对以往的工作思路和计划不感兴趣,喜欢另起炉灶新开张;有的则对前任遗留的问题,更是避之唯恐不及,出现所谓“新官不理旧账”等等。
而事物发展都有个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创新是一种扬弃,而不是抛弃,对过去好的思路与办法、经验与举措、传统与作风要继承与发展,对不好的东西要加以否定和舍弃,对好的东西要加以肯定和光大。政贵有恒,不能朝令夕改,否则会让人无所适从。“念旧经”就是要把以往符合实际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走神”、不“散光”,一张蓝图绘到底,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余跃平还提醒胡文霆,很多事情都不可能是靠某一个人来独立完成的,而是要在一整个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因此你必须要想方设法调动起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在你自己心里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准备,以及“功成必定有我”的战略眼光,在工作中不要过多的突出和表现自己,不要急着和同事以及下属抢功,而是要尽量把功劳记在整个团队的上,在大家都得到了利益和好处之后,他们才能更加心甘情愿的配合你的工作,这样你的就能继续做出更大的成绩,上级领导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自然会把这些成绩和功劳算在你这个当领导的头上。
“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种境界、胸襟和情怀,它折射出淡泊的名利观,体现出正确的政绩观,反映出一种甘于做铺垫性工作和甘于抓未成之事的宝贵精神和可贵心态。事业的成功未必就在我手中或我的任期里看到并实现,但一定要为它的实现而埋头苦干、接续奋斗,而且不问西东、不计得失。然而,不戚戚于轰轰烈烈的业绩,不耿耿于留下赫赫声名,并不是不担当、不作为,而是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和责任,既做显绩又做潜绩,既着力当前又着眼未来,干出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和利长远的好事实事。
而在做具体事情的时候,还必须要学会灵活运用“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这两种方式。工作中的事情有轻有重、有大有小、有主有次、有缓有急和有难有易,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倘若厘不清、辨不明,把本该举重若轻的事搞得繁琐复杂、小题大做,则劳民伤财;而把本该举轻若重的事不重视、不认真,甚至麻痹无所谓,则难免贻害。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既是战略问题,又是战术问题,是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举重若轻是一种大将风度,它展示出来的是一种大开大合、纵横捭阖的气度;而举轻若重是一种务实作风,它展示出来的是一种事必躬亲、严谨细致的精神。两种态度和方法都应该有,有时候和有些事情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时候和有些事情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实现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有机结合。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有越来越多地“深水区”需要去闯,越来越多在这种时候,特别需要大智大勇、能文能武的人去冲锋陷阵。“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剑胆”是一种刚,“琴心”是一种柔,前者是胆识、勇气和果敢,后者是情致、儒雅和细腻。我们面临的不少事情,既要风风火火“闯九州”,又要春风化雨暖人心;既要看似“无情”决断,又要学会有情操作;既要有雷霆万钧的魄力,又要有和风细雨的耐心。为官从政需要多学习多思考,做有思想厚重感的人,做有情有义的人。
最后,对于如何处理好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这一对关系,余跃平也对胡文霆进行了一番指点。他说,每一个从政为官的人,都面临着如何既对上级负责,又对百姓负责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讲,这两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级制定政策、作出决策理应代表群众意愿,说话办事理应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为根本准绳,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上负责就是在对下负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公仆所做的一切都得以群众的期盼、意愿来说话办事,就得时刻有公仆意识,把群众表情作为心情、群众鼓励作为动力。所以,对下负责说到底就是在对上负责,没有哪个有百姓情怀的上级会愿意看到或听到老百姓怨声载道的。
所以余跃平认为,在到白水工作以后,除了按照正常的程序及时向领导进行汇报请示,以及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之外,没有必要刻意地去巴结和讨好相关的上级领导,而是要把更多的精力花要开拓思路和开展工作上。那种靠溜须拍马而一时得意的人,注定是走不远的。反过来说,那种喜欢下属对他进行溜须拍马的领导,注定也是没有大局意思,不可能在官场上走得很远的,跟着这种领导最终也是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的。
余跃平作为一名党的高级干部,他看问题所站的高度以及对各种社会现象本质的敏锐洞察力,决定了他对胡文霆的指导也是一种方向性和理论性的。他不会针对某一件具体的事,教胡文霆应该如何去做。就像学校的老师一样,如果一名老师一天到晚只知道一遍又一遍的给学生讲题,而没有教学生如何去总结归纳解题的逻辑,那么学生的成绩永远也不可有大的突破。
同样的,胡文霆跟了余跃平三年左右的时间,期间通过自己的耳濡目染,再加上余跃平对他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导,从理论上讲,他的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大多数相同层次的干部。他唯一缺乏的就是实践,缺乏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工作中去的实践。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胡文霆还是决定先一一拜访班子的各位成员,尤其是自己的两位顶头上司--薛国华和艾海提·帕孜勒,在私底下听听他们对多水今后该如何发展的想法和建议。因为在公众场合,比如在众多的大小会议上,领导们考虑到政治影响等方面的因素,一些具体的问题或者想法,轻易是不会在会议上提出来的,只有在私人场合里,对关系比较融洽或者是没有利益冲突的人,才会透露出一些真实的想法。
而胡文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没有利益冲突的人。胡文霆就算干出再大的成绩,三年之后还是要离开这里回东海去,那么他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一切成果。反过来说,如果胡文霆失败了,他们也完全可以把这一切推到胡文霆等援边干部的身上,而他们照样过着往常一样安稳的日子,或者等待下一批援边干部再来尝试一次。想到这些,胡文霆心里其实是有些失落的,但一想起自己当初选择来到这数千公里之外援边的主要目的之后,他又开始振作起来。他不断地给自己打气,一旦通过自己的工作把当地的经济搞上去了,那么这就是一项名利双收的事业,名暂且不说,光利就有两方面:一是能让当地的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可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二是自己也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对于今后自己走向更高的位置,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胡文霆首先拜访的肯定是县委书记薛国华,胡文霆来到薛国华的办公室,在经过一阵寒暄之后,胡文霆表示晚上想请书记吃个饭,顺便向他请教一下自己今后该如何开展工作,薛国华思索片刻之后就答应了下来。薛国华今年四十多岁,不仅有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而且社会阅历尤其是对官场的认识也非常人可比。他清楚地知道,胡文霆在不到三十岁的年龄,就能来到多水并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要说他没有强大的背景,那绝对是不可能的。和这种有背景的人搞好关系,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在招待所餐厅的一个小包间里,两人在寒暄中相互喝了几杯酒之后,话题也渐渐地从打哈哈转到了实质性的内容。薛国华先是感叹了一下,说在少数民族人口占多数的地方工作真是太难了。然后就说出了目前多水县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就是部分少数民族干部的文化程度不高,所见的世面不多,思想比较保守,不敢去尝试一些新东西等,导致了多水的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同时薛国华不隐晦的表示,汉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隔阂。他建议胡文霆在下次的常委会上,专门给大家讲一些东海改革的实例,希望能对转变大家的思想观念有所帮助。同时薛国华表示,在今后的常委会或者其他的会议上,他都会尽量多给胡文霆提供发言的机会。到此,胡文霆和薛国华已经达成了初步的合作。因此在最后结账时,薛国华拒绝了胡文霆私人买单的请求,直接把账挂到了他自己的执行费用上。
在邀请县长艾海提·帕孜勒吃饭的时候,稍微出了一点小意外。艾海提·帕孜勒在听到胡文霆说要利用晚上吃饭的时间,顺便向他请教一下工作之后,他笑着说既然是相互交流,那干脆把班子里面的几个少数民族干部都一起叫上好了。胡文霆心想,这少数民族还真是团结,不过这也好,反正都是光明正大的沟通工作,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次性多请几个人也好,省得后面自己还得再一一再邀请他们了。
最后,除了县长艾海提之外,还来了三个副县长,分别是副县长兼教育工委副书记托依汗(女)、副县长兼政法委副书记西日阿洪、副县长兼多水镇党委书记努尔阿洪。人到齐后,按照客人的民族习惯,胡文霆先招呼大家吃了一会菜,等大家肚子里垫了一些食物之后,胡文霆开始挨个敬酒,你还别说,少数民族的性格就是直爽。在胡文霆敬酒时,在座的四个正副县长,无论男女都是二话不说,一口干掉了杯中的酒。等到他们回敬时,胡文霆自然也不敢有丝毫的推脱,这一家伙就是八杯白酒下去,脑袋就开始有些发晕。
还好县长艾海提及时劝阻了几个副县长的继续敬酒,这才让胡文霆得到了一个喘息的机会,否则再继续连轴转着喝酒的话,很有可能当场就喷了。趁着大家休战的时候,胡文霆就开始谦虚地向几位正副县长请教起工作来。
县长艾海提只是笼统地说了一下,多水目前最缺的就是企业,没有足够的企业,经济很难发展起来。副县长兼多水镇党委书记努尔阿洪也随声附和,说当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给当地引来一批企业。副县长兼教育工委副书记托依汗则说了一下多水当前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当地教师的学历和教学水平普遍不高,而外地的高学历的教师又不愿意来多水,造成了多水学生的成绩普遍不理想,很难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多水百姓的素质一直得不到提升,从根源上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不过她也乐观地表示,随着东海援边教师的到来,多水当地的教学水平一定会迅速得到提高,那么多水百姓素质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副县长兼政法委副书记西日阿洪应该是部队转业干部,性格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直爽说话非常直接,他并没像其他人那样说一些套话和方向性的话。他直接说道:“他们说的那些都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我建议胡书记目前还是先安排一些能让老百姓直接受益的工作,比如帮我们争取一些扶贫资金,安排一些扶贫项目,救济一些困难百姓等。百姓在看到或得到真正的实惠之后,才会信任你们援边干部,才能积极配合你们的工作。”
西日阿洪的话给胡文霆提了个醒,是啊,要想让当地百姓心甘情愿的配合自己的工作,首先得获得他们的信任,而获得他们信任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能得到或看到一些实惠。这也正是余跃平曾对自己说过的“有些事情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这名话的含义。为了表示对西日阿洪的感谢,胡文霆首先敬了他一杯酒,随后又依次敬了县长艾海提等人。等敬完这一轮酒之后,胡文霆已经有了七八分醉意。说话也就随意了一些,他对几位正副县长说道:“我以前主要是在政法委机关工作,基层的工作经验比较缺乏,在这方面,大家都称得上是我的前辈,以后还要请前辈们多多指教。”大家都表示不敢当前辈这个称呼,以后大家还是相互学习吧。而西日阿洪得知胡文霆居然也曾在政法系统工作过,就提议为曾经的战友干杯,要和胡文霆连喝两大杯,胡文霆没有进行任何的推脱,就爽快地和西日阿洪连喝了两杯酒。结果胡文霆喝完之后,人就站不稳了,除了把桌子上的碗筷碰掉了一地之外,自己还差点倒在了地上。几个正副县长对此都发出善意的笑声,对胡文霆的爽快表示赞赏,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最后的结果,胡文霆又是没能买单成功,西日阿洪抢先一步去服务台结了账。
后面的几天时间里,胡文霆又相继完成了和其他一些班子成员的私下沟通,其中有些人因为应酬确实比较多,无法抽出时间和胡文霆一起吃饭,但也通过其它方式和胡文霆进行了私底下的沟通。虽然在这一系列的沟通中,并没有得到多少有用的信息,但通过私底下的聚会,私人间的交情还是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一旦今后在工作中遇到问题,需要他们进行协助时,开口也就方便了很多。总的来说,胡文霆对目前的这种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人不可能一口就吃成个胖子。既然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相信就会有接着的第二步、第三步。
由于自己的计划进展比较顺利,于是在晚上和刘子慧以及王雯雯两人通话时,心情也更加轻松,时不时的和她们开个玩笑,让两个女人的心情也好了很多。刘子慧在电话里也和胡文霆开了个玩笑,说胡文霆是不是又在那边找了个相好的了,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心情。胡文霆马上在电话里叫起了委屈,说自己到目前为止,真正接触过的唯一一名女性,就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副县长,可自己实在是不会欣赏少数民族的那种美。更何况自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的开展过一项工作,哪有那闲心去寻花问柳啊。接着向刘子慧解释了一下,自己今天心情好的原因。刘子慧在听了胡文霆信誓旦旦的解释后,就笑着说道:“你要在那边当三年的和尚,我们不可能完全禁止你在那边碰女人,但你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可千万别惹下解决不掉的麻烦。”胡文霆也笑着回答道:“我一定在这几年时间存足货,到回东海时,一股脑儿全交给你和雯雯两人,到时候你们俩可千万别嫌多啊。”刘子慧笑着说道:“谁怕谁啊,自古以来就有这么一种说法,说只有用坏的犁,没有被犁坏的地,何况我们还是二对一呢。”随后,两人又打情骂俏了一番才恋恋不舍的挂断了电话。
挂上刘子慧的电话之后,胡文霆靠在房间内的沙发上,仔细地想着开局的第一步应该先从哪里入手,怎样做才能快速地得到少数民族百姓的信任,可没想到的是,上天很快就给他把一个绝佳的机会送上门来了,胡文霆等几名援边干部也凭借那件事,在少数民族百姓中树立了高大光辉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