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宋高宗赵构禅让后。】
【宋孝宗赵眘登上皇位。】
【做为太祖一脉的赵眘来说,对于赵构把皇位传给他,是抱着感恩的心,对赵构极为有孝心。】
【赵构要钱给钱,要官给官。】
【赵眘倒也不是愚孝,不对的地方,就是不对。】
【就比如在岳飞冤死方面上。】
【哪怕是赵构这个太上皇当事人,还尚在。】
【赵眘也为岳飞平了冤。】
【为岳飞建庙。】
【并追谥号武穆。】
【太上皇赵构自是不满,也没办法,他自己也清楚,杀岳飞,民间是怨声载道。】
【那么孝宗时期,辛弃疾在干嘛?】
【为什么不重用辛弃疾北伐。】
【宋高宗赵构一生反对抗金,还是主和派头子。】
【赵构和辛弃疾的抗金理念,是相反的。】
【故此,宋高宗时期不任用辛弃疾为将,而是把人放到地方为官,这是大环境因素。】
【但是,宋孝宗赵眘可是主张对金用兵。】
【那为什么还是没有重用辛弃疾。】
【是因为“归正人”的身份,不被信任吗?】
【不能说完全没关系,有这么一点点关系,再加上各方面的因素,这才导致了辛弃疾抱憾一生。】
【那么归正人是什么意思?】
【朱熹说,归正人是失陷的中原地区人士。】
【也就是说,在金占领区域生活的北人。】
【后回归南宋。】
【改邪归正者,为归正人。】
【恐怖不恐怖,就因为赵构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国策。】
【这才多久。】
【这些文人士大夫都开始分类高低,尊卑了。】
【别觉得这样说有点夸大其词。】
【还真没有夸大其词。】
【有一部分人肯定三观很正,不会这么认为。】
【但是就怕,潜意识打上思想钢印。】
【一种现象变成了一种习惯,有些人哪怕三观正都会不知不觉的掉进去。】
【为什么这么说。】
【在南宋攻金的时候,就有官员的对话。】
【有个官员认为,只要开启北伐。】
【在中原生活的有识之士,一定会响应揭竿而起一同抗金。】
【然而另一个官员却说,中原无有识之士。】
【要不然也不会在金苟活,一定会揭竿而起对抗金。】
【这位官员明显就很无知。】
【这对吗?】
【当然不对!】
【在金人占领的地方生活的百姓,他们想吗?】
【他们也不想啊。】
【是因为他们造成的这一切吗?】
【也不是啊。】
【不是赵宋皇帝、大臣和军队舍弃了这些百姓?】
【他们何错之有。】
【估计还有人说辛弃疾的长辈还在金做过官。】
【那不是更能看出辛弃疾年少起义,然后效力南宋的难得之处吗?】
后世实时弹幕——
“南宋自己都说了,南人归南,北人归北。
抛弃了整个中原的百姓。
称臣纳贡,自弃正统。
偏安一隅,自绝天命。”
“先逃跑的反而歧视守家的,这妥妥的无耻啊。”
“知耻的会逃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