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的胜利,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战无不胜。
朝鲜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一九五五年十月,陈广良所在部队终于在停战两年以后回到祖国。
部队回到祖国后,先是驻扎在扬州运河岸边,一年后他们一个团又接到命令,驻防南京市,外称南京市内卫团。
陈广良在南京内卫团担任文书,团部就在鼓楼附近。
仝兰芝在速成师范班中途停办后,回到了高楼镇。她临时应聘到镇里的小学,成为一名半工半农的光荣的人民教师。
庄稼地里,仝兰芝跟着婆母学会了播种,除草,拣苗。阳光下,仝兰芝浑身上下都焕发着青春的活力。
仝兰芝有好几次想去部队探望,最终是没能成行。彼此只能鸿雁传书,寄托相思之苦。她把思念深藏在内心的最深处,泪水只能偷偷地流。她不想让亲人为自己担心,特别是亲娘。
仝邱氏日日看着兰芝形单影只的样子,心里痛啊。姑爷虽说回国了吧,可小夫妻还是不能团聚,真是伤透了脑筋。
一九五六年底,仝兰芝终于等来了好消息,陈广良来信说部队同意带家属了。
盼望已久的团聚时刻就在眼前,仝兰芝高兴的几天都没睡好。
她匆忙辞别高楼小学里的同仁,还特意给已调往徐州工作的刘光华老师去了一封信,告诉她这一喜讯。
陈老爹与老伴也是高兴的不得了。乡亲们得知兰芝要去大城市生活的消息,纷纷投来了羡慕的目光,不断的有前来贺喜的乡亲进进出出陈老爹的老屋。
陈广恒在今年年初娶了文昌队南面王庄的姑娘,姓王名翠华。就在不久前,陈广恒也参军入伍了。陈老爹成了双军属光荣之家,陈广恒戴上大红花离家的那一天,镇上敲锣打鼓送上了慰问。那份荣耀让陈老爹很是光荣了一把呢,走到哪里都是笑呵呵的,腰杆直直的。
如今大儿子从朝鲜凯旋归来,在省城驻扎守护一方平安。且二儿子入伍时间不长,二儿媳王翠花给陈家添了一个孙子,陈老爹一时成了文昌队的名人。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陈老爹笑呵呵地从集市上打来几两酒,割了二斤肉,让老伴和兰芝操办了几个菜,请来东院的大娘大爷,后院的二娘,二大爷,一大家子和和美美的坐在堂屋举杯换盏说起过往,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他二大爷羡慕地说:“大哥,这好事都让你摊上了,公私合营后你成了公家人,拿现成的工资,旱涝保收。两个侄子眼见着也都是公家人了,俺和你一个爹妈生的,这命也差的太多了。”
东院的大嫂放下筷子说:“那还不是俺大哥他平时乐善好施做好事做的,还有就是俺大嫂子把孩子管教的好呢。”东院大嫂话音一落,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陈老爹举起酒杯大声说:“来来来!干了嗷,这都是托的毛主席,共产党的福!”
仝兰芝一大早,特意去镇上拜别爹娘。到家时只有娘在家,爹去柜上上班了,两个妹妹还没有放学。
仝掌柜在公私合营后,终于在高楼镇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公家分给仝掌柜一处房屋,就是现在的洪姑姑院子里的那处房屋。
洪姑姑院门外的几间门面也公摊给了人,只给她留了她自己住的那处。
她很配合政府的工作,还说分给大家好,有这么多乡邻做伴,自己不再孤孤单单的了。
仝兰芝见到娘,她一把拉住娘的手,分不出是哭还是笑地说:“娘!俺可以去南京了,部队同意广良带家属了。”
仝邱氏听到这一喜讯,也喜极而泣,一遍一遍的说着:“你总算熬出头了,三、四年了,不易啊,也不知姑爷的伤好利索了没有。”
仝兰芝从挎包里摸出丈夫的照片给娘看,仝邱氏端详着照片说:“姑爷比以前瘦了,一定吃了不少苦。你到了南京两个人好好的过日子,赶快生个孩子,要不你婆婆该急了。听你说你家老二家媳妇都有孩子了。”
“娘!俺知道了。”仝兰芝不好意思地转身到了妹妹的屋里,“娘!你给妹妹添置了一张书桌呀?”
仝邱氏说:“两个人晚黑都要写字,你爹就给买了,这不是公私合营后家里有了点余钱嘛。”
“公私合营了好,爹和三哥现在能按时上下班了,不像以前那样整日守着。”仝兰芝说。
“兰芝来了?”仝掌柜和民建回来了,民建给大妹打着招呼。
仝兰芝见爹和三哥回来了,她忙把家里的小火炉端到爹的身旁,又恭敬的给爹和三哥沏了杯茶。
仝邱氏端着一盆蒸好的米饭放到八仙桌上,看着老伴说:“闺女给你沏的茶好喝吧?以后就不容易喝得到了。”
仝掌柜不解地看着闺女,仝兰芝看着爹,小声地说:“爹!俺明天要去南京了。”
仝掌柜怔了一下,这几年闺女虽说出嫁了,但因为兰芝时常能回来,所以仝掌柜心里没有太多的感觉。今天咋听闺女要去南京生活了,心里猛然间有些失落,他手握茶杯怔在那里。
民建看出了爹的异样,他放下茶杯,高兴地对爹说:“爹!大妹到南京去,是件喜事呢,这样他们小家就得以团圆了。”
“老三说的不错呢,今天你就不要回去了,陪俺喝几盅。”仝掌柜听民珍这么一说,释然地吩咐民珍拿酒盅来。
“二姐!等等俺嘛,俺要先进屋,你不许跑俺前面呢。”
“俺跑的本来就比你快,凭什么要跟在你后面?”外面传来兰勤与兰群的打闹声。
仝兰芝闻声迎了出来,姐妹三人一见面,小院里顿时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