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比赛开始。
百米项目的发枪引起了现场观众的欢呼。
在田径赛事中,就属110米栏与百米项目的关注度高,甚至远超大部分项目,前者不用说,有打破世界纪录的华夏传奇刘祥,热度自然不会差;而后者热度高呢,是因为这个项目追求速度和爆发力,而百米飞人大战作为田径项目中时间最短的项目,自然关注度高。(百米也就几分钟的事情,对比其他项目,百米项目受众面确实更广,毋容置疑。)
陆辰与黄昊都是前程选手,并且实力超过其他人一个档次,两人自起跑后便一直占据领先位置,可以说,从出发的那一刻,决赛的选手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层。
大部分选手的节奏直接被搅得稀烂,再想加速,只怕没有那么简单,只有被“虐”到习以为常的张弛要好一点,他在起跑时就做足心理准备,这才没有像其他选手一样被甩开太远。
其实,如果不是怕偏离跑道,他甚至都想闭着眼睛加速。
进入途中跑,黄昊与陆辰依旧僵持不下,两人可以说是并驾齐驱。
过了50米之后,黄昊开始加速,这是一般情况下他的发力点,也是在最开始设想超越陆辰的距离。
情况确实也按照他的想法进行,他逐渐与陆辰拉开了一点距离,不过这点距离很快就被陆辰追回,甚至是赶超。
因为他低估了陆辰对体力的分配能力。
要知道,陆辰只花了半年时间,就将成绩提升到一级水平,除了努力,就是对技术的高要求。
就比如陆辰跑完整个百米需要多少步数,都是根据身高、力量、柔韧性甚至是耐力去粗略估算过,并且根据身体素质提升,不断修正,不断去训练,最终确定了步数。
由于拥有领先近20年的先进技术,这个过程并不算太难,就是需要更多的训练时间,堆更多的量。
这就是半路出家的坏处,相比那些“童子功”运动员,少了将近10年的时间去打基础,但同时陆辰也是幸运的,他并不用走时代的弯路。
当然,陆辰对技术的打磨也不像其他运动员一样困难,对他甚至是对整个训练队来说,就是简单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捷径可以走,但是弯路,陆辰是从没碰过。
这也为他节省了大量时间,而节省的这些时间,被陆辰通通花在提升加速能力上了。
人体奔跑的极限速度应该出现在六秒左右或以上,所以前六十米,很少有人能百分百发挥(苏神9.83那次除外,他这前六十应该顶满了,后程都仰了,并且特别僵硬),如果前程太快,就容易造成体力分配不均,从而导致后程僵硬,仰身硬顶。
陆辰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他的节奏是在一次次训练和比赛中确定下来的,除非有突如其来的“鸡血”打来(爆表的状态,就像范尼凯特破400记录、苏神9.83,状态都好到离谱),要不然这个节奏不会轻易改变。
所以场上才会出现黄昊刚刚超过陆辰就被反超的情况,因为前者在通过加速将速度提升至最大的时候,陆辰还没有到最大速度,等到陆辰达到极速时,黄昊的速度已经开始衰减了。
开玩笑,黄昊又不是伯尔特,只要过了最大速度,那速度肯定就是持续的衰减,无非就是减速的快慢。
到70米过后,陆辰已经领先两个半身位,黄昊心底是不服气的,还想要加速,但体力的不足的他只能“咬牙切齿”+仰身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