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完之后,梁中书当机立断,下达命令道:“来人!立刻将卢俊义革去官职,打入囚车,押回大名府听候发落!”
随着他一声令下,一群如狼似虎的士兵迅速冲上前去,不由分说地将卢俊义捆绑起来,塞进了一辆破旧不堪的囚车之中。
随后,梁中书又马不停蹄地拟好了一份奏折,向朝廷详细禀报了此次战役的经过。在奏折中,他添油加醋地描述了卢俊义如何指挥不当、轻敌冒进,导致五万大军在与仅有三千守军的敌军交锋时,被杀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不仅损失惨重,而且还使得朝廷颜面扫地。
这份奏折被快马加鞭地送往京城,不久之后便呈到了宋徽宗的案前。宋徽宗看完奏折之后,顿时龙颜大怒。他拍案而起,怒吼道:“大胆卢俊义!朕赐予他兵权,让他为国征战,没想到他竟是如此无能之辈!五万大军居然打不过三千守军,简直就是我大宋的耻辱!”
于是,宋徽宗当即传旨,责令梁中书将卢俊义即刻下狱问罪,并火速将其斩首示众,以慰藉那些因为他的失误而战死沙场的将士英灵。
接到圣旨后的梁中书不敢怠慢,立即安排人手将卢俊义押往大牢。那辆载着卢俊义的囚车在官兵的押送下,缓缓地朝着大名府驶去。
一路上,道路两旁挤满了围观的百姓。他们对着囚车里的卢俊义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有人摇头叹息,觉得卢俊义实在是太不争气;也有人面露同情之色,认为其中或许另有隐情。
然而此时的卢俊义却是面色苍白如纸,毫无血色。他低垂着头,眼神空洞无神,仿佛已经失去了灵魂一般。虽然他心中有着万般委屈和冤屈,但此时此刻,面对这如山的铁证和众人的指责,他却是百口莫辩,根本无从诉说。
囚车就这样一路颠簸着向前行进,车轮与马匹扬起的尘土弥漫在空中,仿佛给这荒芜的道路增添了一层朦胧的面纱。当囚车行至一处荒僻无人、杂草丛生的地方时,突然间,一阵疾风掠过,路边的树林里猛地窜出一道黑影。
只见那人全身上下笼罩在一袭黑色的夜行衣之中,脸上也蒙着一块黑布,使人难以看清其真实面容。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手中紧握着的那对寒光闪闪的宝剑,剑身闪烁着冷冽的光芒,犹如两道夺命的闪电。此人身形敏捷得如同鬼魅一般,眨眼之间,便如离弦之箭般冲到了囚车前。
没有丝毫犹豫和废话,他挥动手中的双剑,朝着押送的官兵猛扑过去。刹那间,剑光闪烁,剑气纵横交错,那凌厉无比的剑法令人胆寒。每一剑刺出,都伴随着呼啸的风声,仿佛要将空气撕裂开来。
面对如此突如其来且凶猛异常的攻击,押送的官兵们一开始显然有些猝不及防,纷纷惊慌失措地向后退避。然而,毕竟这些官兵也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在经历了最初的慌乱之后,他们迅速调整状态,稳住了阵脚,并开始有组织地进行反击。
一时间,喊杀声、兵器相交之声响彻云霄,双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烈厮杀。尽管那蒙面人的武艺高强、勇猛无畏,但无奈对方人数众多,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渐渐地,他开始落入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