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遥拍了拍混沌的肩膀,转身向门口走去。
“如果你想成圣就来找我吧,我或许可以帮你解决掉你身体里融合的世界碎片。”
“有多少把握?”
“别人我不好说,你的话,有五成。”
混沌没有再继续追问,王遥便没有停下脚步,推开房门回到了餐厅。
地球历史上关于混沌的记载不少,但是跟“掩义行贼”有关的,只有那一个混沌。
因为妖圣相鲧说混沌是驱逐出去的四凶,所以王遥并没有把混沌往掩义行贼的那个混沌上想。
毕竟掩义行贼的混沌是帝鸿氏的儿子。
帝鸿氏也好,帝喾、帝俊也好,基本都是指黄帝。
所以混沌作为黄帝的儿子被驱逐出去,只有命令发布者是“尧”的时候才算是合理,历史上也确实记载的是尧驱逐四凶。
可四象世界却是“十日”驱逐了四凶,他们有什么资格将黄帝的儿子赶走呢?
除非地球记载的帝鸿氏并非黄帝,而是将黄帝之后的某个黄帝部落最高统治者与黄帝融合,就像羿射九日里面的羿融合了多个权力者一样。
但是王遥认为历史的真相并非这么简单。
四象世界的历史跟地球历史很多地方都是大体相同但是细节有差异,这个细节差异应该还不至于大到改变混沌的出身。
像描述“功绩”的主观赞赏,可能存在变罪为功的扭曲。
混沌出身这种不影响“罪”和“功”的客观描述,扭曲程度应该没有那么大。
还有一个关键性影响因素就是,历史是不会强行抹黑黄帝的。
混沌是代表“罪”的四凶,同时却还是记录为帝鸿氏也就是黄帝的儿子,那就说明这大概率是就是事实。
四象世界的混沌如果是黄帝的儿子,还是将世界碎片融合进自身保护万民的英雄,那他的遭遇足以使圣皇禹在当时做出一些过激手段。
如果事实真的跟王遥推测的相似,那么混沌会跟站边圣皇禹的妖圣相鲧关系密切也是比较合理的。
受到了如此不公平的待遇,他还能在面对王遥的提问时平静地说出“不后悔”,就连王遥也听不出他那句话中有任何虚假。
如此心性着实让王遥动容。
所以他才会想帮混沌取出融合在他体内,影响他更进一步的世界碎片。
要是混沌没有这种恬淡开朗的心性的话,王遥也不会主动提出想要帮他,更不会使解除融合的成功率达到五成。
一切都是在混沌这特殊的心性基础之上,高解除融合成功率和王遥帮忙两者才互为因果。
没有心性都是空谈。
有足够的心性,才有足够的精神意志,才能扛住剥离世界碎片带来的痛苦和落差,不会因此变成天道怪物。
有足够的心性,才能得到王遥的欣赏,得到王遥对他的承诺,愿意帮助他解除融合。
所以王遥始终对他强调,心境修为才是一切。
王遥不知道混沌能领悟多少,但是他目前的心境就已经足够了。
如果说心三境开始返本归元,成为赤子之心。
心四境开始回归天道,成为无情的AI演化工具。
那混沌就是渡过了心四境的无情阶段,又回到了心三境。
他无法成就心五境的自我,所以他回到了“掩义行贼”那懒散的少年时期,做他心目中最开心的那段时间的自己。
他说的“你觉得掩义行贼好还是没心没肺好?”,其实就是在展现自己的心性。
这两个都是他,都是他心性侧面的体现。
别人认为他“应该履行自己能力匹配的职责”,他则认为能力不同于权力,拥有权力才会背负责任,拥有能力则无所谓是否承担责任。
对于高位者来说,别人做了好事你不上报,你就是“掩义”。
你自己做了坏事不上报,就是“行贼”。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你做了好事与我何干?我做了坏事与你何干?
你做了好事,对谁有利,你找谁要报酬。
我做了坏事,影响到谁,谁找我要赔偿。
这种没心没肺的生活,对权力者来说是罪过,对于普通人来说是生活。
混沌始终没有认为自己做错了,他还是喜欢那段没心没肺的生活,所以他那句话根本不是问王遥,而是在自述。
王遥自然也听出来他的言外之意,所以才摸了摸混沌的头。
爱笑不是错,生在帝王家也不是错,不喜欢权力也不是错。
错的是那些愚蠢的人,以及当时那个无法说清道理的人类社会。
一边痛恨权力者的权力由血脉继承,普通人没有阶级跃迁的渠道;一边又痛恨权力者的子嗣不作为,没有好好履行自己的职责,光顾着贪玩享乐。
事不能说开,话不能说通。
这就是野蛮、落后的弊端,这也是无数圣人追求文明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