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咋想的?
礼物只是敲门砖,想回到圣彼得堡,科尔夫要付出的代价还有很多。
随着春天的临近,乔治又要准备返回圣彼得堡了。
整整一年,关于巨文岛的争议没有任何进展,牵扯进来的国家越来越多。
英国一口咬定,只要俄罗斯撤出济州岛,并且保证不占领高丽任何岛屿,那么英国就将撤出巨文岛。
西伯利亚舰队坚称,和高丽关于济州岛的协议,只限于冬季越冬,和长崎租界的性质一模一样,并不牵涉修建军港等协议。
这个解释明显不能让英国满足。
西伯利亚舰队已经在长崎拥有租界,冬季可以前往长崎越冬,根本没必要再租借济州岛。
其实租借济州岛也无所谓,英国真正担心的是,俄罗斯继续向南扩张,这样英国在东亚的利益就会受到影响。
乔治不管西伯利亚舰队如何和英国人扯皮,春天还未到来,第一批1500名新移民已经抵达海参崴。
这批新移民全部都是华裔雇工和他们的家人。
经过两年的试探,绝大部分华裔雇工已经对海参崴建立起初步的信任。
去年加入海参崴的华人,给那些还没有下定决心的华裔雇工,做出了极好的示范。
加入俄罗斯国籍的雇工,马上就可以免费分配到一套房子,适龄子女可以免费入学,超龄子女可以进入工厂务工,即便是被分配到农庄,他们的薪水和外籍雇工相比,也足足提高了一倍。
外籍雇工和新入籍移民,都是做着同样的工作,收入却有明显差别。
海参崴学校不仅包吃包住,而且还发衣服发文具,甚至连学费都不要,这等于是海参崴帮新移民把孩子养了,而且还附送一个光明的前程。
仅此一点,就足够外籍雇工做出选择了。
乔治来者不拒,有多少要多少。
去年入学的孩子今年升入2年级,他们还要继续学语言,这个阶段最少需要两年才能完成。
神奇的是,来自俄欧地区的新移民的孩子,也需要首先度过语言关。
这些来自俄欧地区的孩子,只是会说俄语,而且并不规范,需要在学校进行进一步学习,才能继续深造。
和俄欧地区的孩子们相比,来自清帝国的学生在学习俄语的基础上,还需要学习汉语,他们的学习任务更繁重,功课更多。
大部分学生都是热爱学习的,只有少部分性格顽劣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抵触心理。
海参崴学校的要求很严格,如果只是比较笨,接受速度比较慢的话,学校并不会因为这一点歧视学生。
但如果在学校内自己不好好学习,还要影响其他人。
那么对不起了,这样的学生一律开除,他们的未来无疑是极为暗淡的。
也就现在,海参崴的工厂招工,对于文化水平还没有任何要求,即便目不识丁的文盲,在海参崴工厂里也有出头之日。
再过十年,等这一批孩子们长大之后,虽然文盲依然可以在海参崴工厂找到工作,但如果想找一份工作轻松,挣钱多,世俗意义上的好工作,那么就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文化水平。
乔治现在还没资格挑挑拣拣,不管什么样的歪瓜裂枣,只要愿意移民海参崴,乔治都要。
但如果违反海参崴的法律,那么不管是来自欧洲的移民,还是来自清帝国的移民,海参崴官方都会严肃处理,不留任何情面。
“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法律是否有些过于严苛?”海参崴的法律严厉到,连科尔夫都认为已经到了严苛的程度。
“不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法律过于严苛,而是帝国的法律过于宽松,在俄罗斯帝国,只要你和我这样的人才有资格不劳而获。”乔治不留情面,狠起来连自己都骂。
“我们的工作比任何人都繁忙,责任比任何人都重大,怎么能是不劳而获呢?”科尔夫不同意乔治的说法。
“得了吧,这话你跟我说说也就罢了,千万不要出去说,否则容易挨打。”乔治确实是说错了,他和科尔夫也不是不劳而获,最多是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
单纯从工作量来说,乔治的工作量,还没有海参崴工厂里的工人繁重。
但这绝不是消极怠工的理由。
想挣更高的薪水,就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海参崴机械厂根据熟练度不同,将工人薪水划分为12个等级,从最低的每天仅10戈比,到最高的每天1个卢布,想挣多少钱,凭本事说话。
目前海参崴还没有能挣到1卢布日薪的工人。
伊戈尔现在已经不是工人了,去年伊戈尔仅培训费,就领了1500卢布。
这还没算伊戈尔原本的薪水呢。
对于海参崴工厂的工人来说,想挣更多钱最好的办法是提升技术水平,当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哪怕辞职创业,海参崴官方不仅不阻拦,反而会给与贷款和税收上的一些优惠政策进行扶持。
如果学法国工人动不动就暴动。
那不好意思了,西伯利亚矿洞在等你。
“我最近接到圣彼得堡的电报,圣彼得堡希望我们能对某些特殊客人,进行适当照顾。”科尔夫向乔治提出这个问题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