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刘彻心说,“传闻不能全信,与董仲舒当面一问一答,老董几斤几两一目了然。”
董仲舒真金不怕火炼,信心满满拜见了刘彻。
“先生,朕看了你的着作,有几个问题要请教先生一二。”
“~哈哈!皇上,说请教就折煞老生了,切磋一下倒是可以的。”
董仲舒谦虚道。
随后,刘彻开始发问,董仲舒一一作答。
这一幕,就是刘彻登基后与董仲舒的“天人三策”。
一问一答主要围绕天人关系、治国理念以及儒家思想的推广等问题展开。
董仲舒在对策中提出了五项重大建议。
包括建立明堂礼制、兴办太学、天人感应学说、限制豪民占田以及以儒家经典统一政治思想等。
董仲舒核心思想是“天有情感,人有感应,地有收获。”
老董还说,君王做的好与坏,老天爷会用天象示警。
比如君王一心为民,风调雨顺是对勤政君王的奖赏。
如果君王祸害百姓,天灾人祸,洪水泛滥等异象,是对昏君的惩罚。
总结一句话就是“人在做,天在看,头顶三尺有神灵!”
最后董仲舒说道:“陛下,大汉应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老董的意思是,把那些歪门邪道学说赶出庙堂,让儒家思想发扬光大!
刘彻对董仲舒相当满意,“大师,朕要重用你!”
随后,刘彻任命其为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
卧靠!不知刘彻咋想的?既然重用老董,为何不把他留在朝廷呢?
刘非是刘彻的异母哥哥,景帝和程姬的儿子,为人凶狠狡诈,人品不好。
刘非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立下了战功,被封为江都王,管理原来刘濞的吴地。
值得一提的是,刘非有个儿子叫刘建,后来因谋反被诛杀,江都国随之被废除。
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董仲舒倡导天下一统,江都王刘非想造反的思想,在董仲舒的教化下逐渐放弃。
传闻董仲舒在辅佐刘非时,有一年江都国大旱,半年一滴雨都没下。
刘非对董说:“国相,您不是说天人有感应吗?来,您感应一下老天爷,让他老人家下点雨。”
董仲舒道:“王爷,为人要和善,别总吹胡子瞪眼的!
老天爷看你不够温柔,故此天降大旱预警。”
别看刘非在其他人面前耀武扬威,董仲舒威望天下知,他不敢在董面前摆架子。
“是、是、是,国相批评的对,以后我改就是了。还望国相发挥威力,为百姓祈雨。”
董仲舒微微一笑道:“小意思,待老夫一展身手!”
刘非按照董仲舒的要求,命手下摆好祭坛,董仲舒清水洁面,焚香膜拜。
按照董仲舒的说法,他运用意念之法,将天地阴阳之气分开,
阴气上升达一定高度,然后祭出阳气,阴阳之气在天空发生激烈碰撞就会下雨……
一袋烟的功夫,只见天空阴云密布,“轰隆隆”隐隐雷声传来。
一顿饭的功夫,随即“哗哗”大雨倾盆而下,卧靠!真灵验。
老百姓在雨中奔跑喊着“老天爷终于开眼了!下雨了……”
此后,董仲舒更加名扬天下。
……
未央宫前殿,丞相卫绾上书道:“陛下,各地方推荐的儒士水平参差不齐,
每天在宫门外闹哄哄的,不如都让他们回家?”
刘彻准奏。
忽而!刘彻想起了什么,“丞相且慢,让辕固生留下来,其余的都赶走。”
刘彻为何唯独留下辕固生呢?
辕固生,名辕固,“生”是对文人的一种敬称。
他是儒家大师,孔子的铁杆粉丝,精通《经学》,熟读《春秋》……
刘彻当太子时,曾跟在父皇景帝身边参政议政,亲眼目睹了一场精彩的辩论。
事情是这样的,刘彻的老爸景帝当政期间,组织了一场辩论会,题目是“汤武革命”合法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