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韩信做不到三分天下,他效仿张良激流勇退,也会有一个好的结局。
无奈历史无法改写,韩信注定落得一个可悲结局。
时间来到了高祖十年七月(前197年8月),太上皇刘太公死了,享年85岁。
未央宫一片哀乐,全城缟素,诸侯纷纷前来吊唁。
刘邦发现陈豨没有来,传话说他病了,不能前来吊唁。
“人食五谷杂粮难免不生病。”让他感受一下“病”的痛苦也不错!刘邦也没多想。
太上皇去世后,没葬到老家丰邑,刘邦下令把太上皇葬在了栎阳北原。
“栎阳北原”指的是栎阳地区的北部,即今天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与渭南市富平县交界处的区域。
具体位于富平县杜村镇。
刘邦后来在此建一城,取名万年县。所以刘太公墓又称万年陵或太上皇陵。
后来,吕后下令在栎阳城为太上皇修建了一座墓园,并设置了宗庙。
……
列位,知道陈豨没去吊唁刘太公是真的病了吗?
当然不是,虽然他与韩信有相约谋反的计划。
不过陈豨可不傻,他不可能被韩信忽悠。
暗道:“韩信你落到这步田地,要兵无兵,要将无将,你拿什么给我做内应?”
二人密室交谈的方案,只是陈豨最不愿意采纳的方案,可以说是陈豨最后的方案。
要知道陈豨不是三岁的小孩,刘邦能看中他委其重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如果真这么弱智,刘邦岂能用他?
刘邦手下可不缺将军,沛县系出身的将军还少吗?
樊哙、曹参、灌婴等人,哪个不是狗赶鸭子——呱呱叫!
刘邦没起用这些嫡系将领,说明陈豨比这些嫡系将领强,哪怕强一丢丢也是强。
你说是不?
另外,也不排除刘邦用陈豨的军队保护刘如意的考虑。
如果起用沛县嫡系将领,这些人都与吕后关系紧密,难免有以权谋私的现象。
陈豨就不同了,他非沛县系,不是刘邦的嫡系,与韩信情况差不多,自然不会听凭吕后的调遣。
说了这么多,陈豨为何没参加刘太公的葬礼呢?
原来有人暗中在检查他!
谁在调查他?为何调查?
是新任赵国丞相,之前的御史大夫周昌在暗中调查陈豨,调查陈豨私养门客图谋不轨等事。
事情是这样的:周昌不是就任赵相吗?辅佐赵王刘如意,赵国都城在邯郸。
就在刘太公去世前,陈豨回家探亲,他是河南菏泽人,路过邯郸住宿,把整个邯郸大驿馆都包了下来。
原来陈豨回家省亲带着上千的门客。说白了就和过去香港黑道老大出行一样招摇过市。
周昌过去任御史大夫,相当于纪检部门的一把手,政治嗅觉特别灵敏。
“妈滴!一个军区领导带这么多的古惑仔!想搞事情吗?”
周昌多了一个心眼。
暗道:“军人拉山头危险极大,闹不好会割据一方,甚至养寇自重叫板朝廷!”
过后,周昌借回朝汇报工作之机,就把陈豨包下邯郸所有驿馆这件事告诉了刘邦。
刘邦对周昌说:“这事你先别声张,马上派人去马邑调查陈豨有没有其他不法之事。”
书说简短,周昌派去的人回来说:“陈豨私养门客上千人,这些人多是生意人,为陈豨谋取不法利益。”
书中暗表陈豨是魏国信陵君的忠实粉丝。
信陵君就是魏国公子无忌,此人礼贤下士,广结天下豪杰,食客门客盈门。
陈豨效仿信陵君广结人才,故此门客上千。
其实陈豨崇拜信陵君不是什么过错,错就错在他崇拜的时间不对,错就错在这些人为他谋取私利。
刘邦反秦时也崇拜信陵君,要不他身边也不可能聚集这么多能人异士。
关键刘邦是反秦聚集天下豪杰,难道陈豨效仿信陵君反我吗?
当一个人经过的事情才知道其中的奥秘,刘邦开始怀疑陈豨的用心。
再就是陈豨出了经济问题。这些门客打着陈豨的旗号和匈奴人进行马匹交易。
在刘邦当政时,和匈奴人马匹交易必须经皇上批准,马匹是战略物资,任何机构和个人不许染指。
通常来说,越是朝廷禁止的东西,走私利润越大。
举个例子,比如毒品,原产地到销售地会翻一万倍的价格,冒杀头风险获取的利益会放大n多倍。
刘邦控制与匈奴人交易马匹,一是控制匈奴人获得利益,二是控制马匹流入不安定地区。
陈豨放任手下门客获取不义之财,如今被朝廷纪检官员暗中调查。
接下来会怎样?陈豨不敢往下想。
此时他突然想到了韩信,韩信立下了盖世之功,不是一样差点刘邦砍了吗?
如今韩信死不死,活不活的混日子,与行尸走肉何异?
“我不能坐以待毙,不能像韩信那样任人宰割!”陈豨决定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