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文摇了摇头,又抛出了一个极其容易被他人忽视的问题:
“不对,兵贵神速固然重要,但夜袭为什么不是三千骑、五千骑,卫公只带寥寥千人,就不怕出了什么意外?”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虽有无视兵卒功绩的嫌疑,但在某看来,卫公可比整整一支大军都重要的多,戎马一生的卫公自然也清楚这个道理。”
李承乾也认识到了其中问题,脸上的骄傲逐渐消融:“那在斯文看来,这问题出在哪里。”
“是因为某等将门子弟一旦入仕就是将官起步,而手下兵卒却多是穷苦百姓出身,将与士军营所居相隔甚远,才导致这个问题出现已久,却无人发觉。”
“其实,很多出身贫苦的兵卒们一到夜里就什么也看不清,即使身处火把下,也依旧看不清五指。”
“因为这种症状,某暂且称呼这种病为夜盲症。”
其实,他也是前不久去给李靖治病时,听他无意间说起这事才想到了其中问题。
几万的大军里,竟然只有麾下将官才能在夜晚看得清东西,绝大多数的其他兵卒都有夜不能视的隐患。
要不然李靖哪里需要带着一千将官险而行事,直接趁着夜色大军袭营才是最保险的,万一他和一千将官都陷在了突厥兵营里,几万大军非得全军覆没了不可!
“竟有此事,那卫公为何不禀告父皇...”李承乾面色凝重,惊疑不定。
“这就说来就话长了。”
李斯文摇了摇头,示意李承乾先不要急:“太子应该知道,某之前奉陛下之命去给卫公诊治腿疾一事。”
李承乾看了一眼自己的跛脚,点了点头。
“某也是偶然从卫公嘴中念起,一到夜里或者深入昏暗的丛林,我大唐将士就像是被黑布蒙上了眼睛,看什么都看不清楚,行动困难。”
李承乾的呼吸突然一滞,你要说别的他可能不太在意,但要是涉及到大唐军队,还是这么大的问题,那就由不得他不在乎了。
李家皇朝的威势,几乎全依仗在手下十六卫大军中,若是根基出了问题,那等将来被敌方发现并利用...简直让人毛骨悚然。
李承乾异常严肃的问道:“若卫公所言不假,那此事确实非同小可。”
“既然斯文说起此事想必也有了解决办法,快详细说说,朝廷应该怎么做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隐患。”
李斯文一点点说起:“自从在卫公那里得知此事,某也意识到其中隐患。”
“每日给卫公治病之后的闲暇,某都会和紫苏...孙姑娘结伴去长安城的各处逛逛。”
“果不其然,发现长安城中有相当一部分百姓身患此症,而且多是最底层的穷人,还有一部分是逃难来的难民。”
“此病,竟然与某大唐子民牵扯如此之深!”李承乾喃喃自语,脸色很是难看。
此时,李斯文还在说着:“这种病在春夏时节还好,天色要戌时(19-21点)才会昏暗,对百姓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
“但在如今昼短夜长的秋冬之时,刚到酉时(17-19点)天色就已经昏暗,不少患有夜盲的百姓都要连滚带爬的摸黑回家。”
“也正因如此,等第二天很多人身上都会是伤痕累累,经年累月下来...满身伤疤,不堪入目。”
想到那些天的所见,李斯文心里也不太舒服,摇头继续道:
“更不要说,这还是在天下富足的丰饶之地,京城尚有多半的百姓患有夜盲...”
“那天下远不如长安繁华的各州乡县,乃至被称作穷山恶水的偏远地方...深受其害的百姓数目可想而知。”
听到百姓如此疾苦,素来性情仁厚的李承乾,心里就像刀割一样刺痛不已。
一想到长安城里的百姓一到黄昏,就要赶紧跪着爬着,一点一点的摩挲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而即使身体遍体鳞伤,第二天为了生活为了养家,还要再一次如此痛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百姓有如此疾苦尚且自强不息,而他这个生于帝皇之家,衣食无忧之人,竟然还会因为‘老师今天的话有些严厉了’这种区区小事而感到颓废...实在矫情!
念及至此,李承乾的嗓音变得有些沙哑,满怀希冀的看向李斯文:“斯文刚才说‘天下人不得不吃肉了’,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百姓目不能视的问题?”
李斯文点了点头:“想来高明也发现了,某之前说长安城中患有夜盲症的百姓,大多是底层的穷苦百姓或者难民,反而家境不错的百姓少有此病。”
“这是因为底层人民终日饥肠辘辘,几年也吃不上一口肉,常年缺乏肉食才导致的此病。”
说话间,两人皆是止不住的叹息,厄运专挑苦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