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孙朝阳电话的时候迟春早正在学院办公室里,听到老朋友邀请自己晚上和陆遥一起喝酒,他心中很高兴。
两朋友已经一年多没见过面,心中还真是想念。
在以前,迟春早因为生活不顺利,为人也刻薄。不过,和孙朝阳认识后,他渐渐被这个热情开朗的家伙感染,心胸也一天天开阔起来。
你还别说,他心中的那些莫名其妙的执念一放下之后,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就变得顺利。
孙朝阳这人就好像是一团火,身边的人就算是一块冰,也得被他给烤融化了。
说起陆遥,在八十年代初的文坛可谓是鼎鼎大名。他的成名缘于小说《人生》,或者说是电影《人生》。那部电影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作家陆遥,知道了主演周里京。也从那个时候开始,周里京正式成为新生代当家小生,是所有少女的梦中情人。
那时候,迟春早还是个普通的评论家,鉴于《人生》的火爆程度,他也想蹭个热点,整治了一篇文学评论准备给作家一点厉害看看,引起社会面的轰动和讨论。
其实《人生》这部陆遥的成名作还是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写作手法和思想内核还是伤痕文学那一挂。不外是一个农村子弟,因为读过书,感觉自己是知识分子,就想通过这样那样的手段跳出农门进城,甚至还背叛了农村的初恋。这不是道德败坏吗,这宣扬的又是什么价值观?
还有,你不就是读过几年书吗,就觉得自己应该过人上人的生活,天生就比别人高上一个层次。一旦社会满足不了你,就伤痕了,所有人都对不起你了,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迟春早感觉自己这篇文章写得相当满意,不料稿子却被退了回来。
他这个思想观念太超前,和当年的社会潮流格格不入。
陆遥在写出《人生》之后,虽然这些年一直都有作品陆续发表,但都没有在文坛上引起轰动,没有任何大爆的作品。在迟春早看来,也就是个普通的作家,乘了伤痕文学的东风,拿了个奖,改编了一部电影,仅此而已。
从七十年代后期到现在,文坛迎来文学的白银时代。大量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加上大家娱乐方式的单一,任何一部七八十分的小说,都能轻易地卖上十万册。
很多青年作家都是在这一时间段写出自己的代表作,然后被淹没在文学和时间的长河,被大家逐渐遗忘。
在迟春早看来,陆遥或许就是这么一个吃到时代红利的人吧。
刚才听孙朝阳说起陆遥的新书,迟春早既然要施展毒舌技能,功课还是要准备一下的。
他就去了学校图书馆,找到六月份的《花城》,泡了一杯茶,坐办公室里仔细阅读。
天气很热,汗水不停地出,头顶上的吊扇懒洋洋转动,吹出来的风也是热的,还夹带着人身上的汗臭、袜子的臭味、烟味,一如福克纳短篇小说里的理发店。
于是,在这种闷热而充满臭味的三伏天里,迟春早走进了《平凡的世界》中。
开篇就是黄土高原的雪雨,让他心中一凉,心也静下来。
“文笔朴实,简单直接,一句废话甚至一个多余的字都没有,简单也是一种美。现在的文坛各种新思潮新写法争奇斗艳,能够有这种老道文笔的人也不多了。”迟春早只看了几段,内心中就肯定了陆遥的文笔相当到位。
实际上,文学陕军的文笔都很扎实的,有种别人所不具备的质感,你一读,就知道这是一本大书。
陆遥的文字虽然有质感,但内容却有趣。
故事一开始就是孙少平在学校读书吃食堂,食堂里有什么菜,什么家境的学生吃什么样的饭菜,一一娓娓道来,有种活泼的生活趣味,看得迟春早忍不住露出笑容。
细节之中有神在,文坛上能把普通生活写得这么有趣的作家不多了,可见陆遥是有生活的,并不是瞎想瞎编。
《平凡的人生》第一部很长,几乎占了《花城》六月号一半的篇幅,有将近三十万字,大部头了。
故事慢慢推进,新的人物不停出场。有少平的兄长孙少安,有他的父亲孙玉厚,有田福军,有润叶……
这部小说的时间跨度很大,开篇是改革开放初期,孙少安召集乡亲们偷偷开会,按下血手印,偷偷包产到户这这个情节应该是借用了当年安徽的重大历史事件。
不过,这个故事情节在文坛上还是第一次出现,看起来分外的新鲜。还有后面孙少安办砖窑,当个体户,成为致富小能手,也是第一次被人写成小说,看起来相当地带劲。
偷偷开会包产到户,办砖窑这两个故事对后世的小说影响很大,先不说后世的网络年代文,大家都这样开篇。就连纯文学小说,也大多落此窠臼。比如二十一世纪有名的《大江大河》第一部,用的就是《平凡的世界》的这个套路。
可以说,陆遥的《平凡的世界》养活了后世无数网络小说作家。
孙少安在办砖窑的时候,迟春早甚至有点期待他发财之后锦衣玉食的生活了,代入感超强。
《平凡的世界》中的故事线有很多条,孙少安勤劳致富是一条线,孙少平在外闯荡打零工,进煤厂上班,刻苦学习努力奋斗是一条线。田福军作为改革家是一条线,王满银是一条线,或长或短,或轻或重。像一张大网,互相交织。这种写作手法最早出现在《战争与和平》里,乃是托尔斯泰的独创,天生适合宏大叙事。
迟春早最喜欢的是孙少安的故事线,虽然表面上看来,孙少平是小说的第一主角。
虽然说孙少平的经历颇多坎坷,但却不让人担心。因为你在阅读的时候就知道这小子将来会成名成家,会大杀四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