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上,陆遥笑呵呵地看着汽车,目光中透着好奇:“原来这就是高级汽车啊,真好,朝阳你看这沙发,你看着顶子,哎,车里还有烟灰缸。朝阳,你看这车窗原来是可以自动升降的。”
汽车对于八十年代后期的中国人来说还是新鲜玩意儿,即便是一辆最低档次的微型面包车,也是普通人三辈子的收入都买不起的。
不过这些对孙朝阳来说却是免疫的,他本身对汽车就不感兴趣,道:“自动摇窗机说起来也没有大不了,就是里面装了个小电机。电瓶里的电带动电机转动,然后带动连杆什么的,窗户玻璃就上下移动。”
他大概把原理讲了一下,这种电机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工厂中国,分分钟给你搞出来。
陆遥笑道:“原理简单,但要制造出来也是很难的,我这辈子也坐了不少汽车,但这种自动车窗还是第一次看到,真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味道。”
孙朝阳一想,确实是这样。电动车窗确实少见,在这个时代属于顶级豪华的标配,普通汽车都是手摇。比如现在北京正流行的黄色天津大发面包车,门上就一个塑料摇把,乘客坐得了热了,就伸出手疯狂地摇,一不小心还把把儿给摇脱。司机也是没办法,就拿个钳子夹上面拧。
看到陆遥好奇的目光,孙朝阳笑道:“老陆你既然对车感兴趣,过些年买一辆玩玩。”
陆遥眼睛一亮:“对啊,可以买一辆自己开,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多好啊!我现在住西安,虽然交通方便,可出一次门还是挺折腾,就脸城里的很多地方都没玩遍,更别说回榆林老家。咱们那地方地广人稀,从沟底到原上看起来很近,但走路却要走上半天,太耽误事。朝阳,现代社会,汽车就是男人的坐骑,西北汉子如果没有一匹战马,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不过,他神色又有点黯然:“光一辆最便宜的汽车就得六七万,我那点工资,我那点稿费,得存到猴年马月,也就是做做梦而已。”
陆遥最后骂了一声:“狗日的文学。”
他喜欢享受,花钱大方,几乎存不下钱来。在另外一个时空,连去领茅盾文学奖的路费都是向兄弟借的。
其实,当时茅盾奖一万块钱,和后续带来的收益在当时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不然。”孙朝阳笑道:“汽车就是一个大梁上装了个发动机和三张沙发,外面罩着一个铁壳子,说穿了就是工业品。任何一件工业品的成本其实并不高,只要产量足够大就能把价格打下来。产量越大,商品价格就能无限接近于零。你想啊,建国前,咱们国家连包水泥、一包钉子都生产不出来,钉子是洋钉、火柴是洋火、自行车是洋马,现在不都能自产了,火柴一分钱一盒,买起来毫无压力。随着我国的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活会越来越好的。而且,咱们的工资和各项收入还会随着时代进步逐步提高。”
其实,买辆汽车对于陆遥这种顶流作家来说真不算什么。现在是八五年,最多五六年,国内的汽车产业链就将铺设完毕。到九一二年的时候,大量微型车推出市场。
在孙朝阳仁德老家,当时最流行的是重庆生产的长安牌面包车。
长安微面用的是铃木发动机,质量还行,很耐造。就是铁皮薄得令人发指,一拳砸上去,就能打出一个大坑。但价格便宜,就全套手续下来七万多块。
当时很多人买来当出租车用,算是生产资料,更有先一步富裕起来的个体户买来开着过瘾。
至此,汽车时代降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聊天中,出租车司转头道:“说得对,听说你们北方普通人工资才几十块钱一个月,但在咱们这里如果进厂,舍得干,已经一百多块了。自己做生意,月入一千多块也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