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亲爱的老高,我跟你汇报一下个人情况。”孙朝阳笑嘻嘻地给悲夫同志递过去一杯茶:“这是四川老家那边寄过来冬茶,你尝尝和以往喝的有什么不同。”
玻璃杯中的茶叶被滚烫的开水一冲,碧绿清新,但这种绿色中却带着些微谷黄,乃是茶叶中的上品。同时,那种绿茶特有的甜香瞬间在办公室弥漫开来,偏偏这种香味却不浓稠。而是像春天里吹来的风,在若有若无中浮现。
悲夫同志好奇:“只听说过明前,雨前,什么时候有冬茶了?”
孙朝阳解释说,其实茶叶的最上品是冬茶。在老家四川,冬至之前会有几天回暖,谓之小阳春,气温能到十五六度,然后猛地降到四度甚至零度,严寒降临。
但茶树不知道啊,以为春天来了,便萌发出新芽。
等到温度一降,糟糕了,只能停止生长,等来年清明前再说。
这种茶叶嫩芽经过冬至的考验,芳香物质沉淀,风味绝佳。但是不能采摘,因为采了,春天人就不发芽,农民损失太大。
“我之所以得了这一斤茶叶,说起来也是巧了。”孙朝阳笑嘻嘻道:“主任,我调北京来之前不是在老家民宗上班吗,相熟的那个寺院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又拨了款子扩建,占了山上几亩茶园。反正都要用推土机推了,不妨把茶叶提前摘了,大家尝个新鲜,不算是败家子行为。那里的主持和我关系好,以前还求过我的墨宝,说是大作家的真迹放上几十年,没准值大钱。这一斤茶叶是他寄给我的,当时迟到的润笔。”
说起冬茶,九十年代初,茅盾文学奖作家刘醒龙所写的中篇小说《挑担茶叶上北京》中也写了同样的内容。
当时,孙朝阳正在经营一家租书店,从杂志《中篇小说选刊》里读到的时候,印象深刻,记忆中,满满都是采茶少女在茶园里双手如穿花蝴蝶上下翻飞,小手被冬雪冻得通红。
当时他就想着,自己将来如果发财,这冬茶必须得尝尝。
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只不过,小说《挑担茶叶上北京》说的是金骏眉,而此刻他和悲夫同志喝的却是竹叶青。
听孙朝阳说了冬茶的来历后,老高惊得双目圆瞪:“你的墨宝……拿得出手吗?”
小孙同志一手狗刨,实在是污染环境,他哪里来的勇气给人题字?
孙朝阳尴尬:“主任,你喝茶。”
老高喝了一口,赞叹:“是不错啊,吃了你的茶嘴短,说吧,什么事?”
孙朝阳笑嘻嘻地把自己春节要去广州参加中协疗养的事情说了。
悲夫同志点头道:“你拿了鲁迅奖,不但是你自己的荣誉,我们单位也跟着骄傲。你在,咱们杂志也算是有人坐镇了。你是有功劳的,去疗养也应该。”
孙朝阳看请到假,很高兴,问春节期间值班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