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航天领域的专家,但核聚变这种大热的前沿技术,齐院士还是有所了解的。
可老院士不理解的是,现在连氘氚反应都还八字没一撇呢,怎么就急着为反应条件更苛刻的氘氦3进行布局了。
对此,邱睿没直接给出回应,而是想到了蔚蓝空间目前遇到的困境。
半个月前,他就把需要航天人才的申请递交了上去,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国家是陆陆续续派了几十号人过来,但尽是些没什么工作经验的年轻人,比刚离开校园的博士生强的有限。
年轻不是问题,问题是邱睿亲自面试过一番后发现,这帮人知识是挺扎实的,就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都没有。
进了项目组,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最底层的科研劳力。
至于蔚蓝空间所急需的顶级火箭方面、以及载人航天方面专家级人才,那是一个都么得。
自认为多少也算是个科研人员的邱睿非常清楚,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固然离不开底层的科研劳力堆人力和工时,但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突破性的进步,往往是看顶级人才给不给力。
其实要是能像以往那样,靠金手指平推过去也就算了,谁来了都能被他带飞。
关键永恒号暂时卡级了,短时间内火箭没法跟着升级。
而且即便没卡住,以永恒号目前的构造,不改造也放不下蚱蜢火箭。
毕竟做为原型的海娘级,是艘攻击核潜艇,根本没有水下垂发系统。
就算有垂发,也不可能塞得下一根40米长、3米直径而且还是热发射的飞棍。
这也是邱睿迫切需要火箭专家的最主要原因。
暂时没挂可用,就只能靠他带着团队硬撸。
等永恒号那边突破了卡级,再完善设计。
其实邱睿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蔚蓝空间当前的麻烦。
说国内航天界对可回收火箭的认可程度不高,那只是表象。
真正的内在原因异常现实——利益不一致。
就拿磁化靶聚变项目来说。
虽然路线和国家一直投入大力发展的托卡马克不尽相同,但好在他渗透的足够久,很早就借着科大的关系,和太阳岛上的人混熟了。
然后步步为营,左一个《dt聚变陷阱论》、右一个反场构型实验成功的,逐渐把李刚教授那帮人都给“忽悠瘸了”。
最后干脆拿出了能令众人信服的方案,才把国内搞核聚变的顶尖机构,绑到了自己的贼船上。
说白了,对于李刚教授他们来说,现阶段明显搞不出什么名堂的托卡马克,和明显有戏的磁化靶相比,完全不具备可比性。
至于路线什么的,黑猫白猫,能实现聚变就是好猫。
再说托卡马克的经验又不是用不上,FRc注射器里就运用了不少,所以大家也不是不能接受。
游隼和海东青项目就更不用说了,全程被蔚蓝科技带着飞,那几家国有飞机制造厂都是主动往项目组里塞人的。
而这回的可回收火箭项目则完全不一样。
邱睿和华国航天不熟,又多少有点呛行的嫌疑。
就算国家高层对他的眼光和技术能力有足够信心,这种情况下,也需要时间做
什么,直接一纸调令不就结了?
有那么简单还好了呢!
对于那些脾气比命还要硬的老航天们来说,今天要是敢硬从他们手底下的项目组抽调顶尖人才,明天他们就敢闹到上京去。
正当理由人家也有的是。
把技术骨干抽走,现在的项目还搞不搞了?
制定好的发射计划,还要不要遵守了?
是想让洋人看咱们的笑话嘛!
这次亲自来武隆发射场,邱睿除了验货外,也抱了寻求解决人员缺口的想法。
可惜,马院士那帮人上来就给自己难堪,而他又不是个能吃亏的主。
两边直接撕破脸,今后的合作可能微乎其微。
但齐院士的出现,似乎给了他一丝解决眼前困境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