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站起身来,转身离开了大殿。他问道:“成公公,今日是定康侯正式上任的日子了吧?”
“回陛下,正是。”成公公点头道。
“那便去看看吧,正好看看李瑛是否有真的在好好学习。”李隆基听此,直接脚步一转,朝着太子殿走去了。
“陛下是怕定康侯带歪殿下?”成公公此时就嘴多地问了一句,“定康侯并非那样的人,陛下不必担忧。”
李隆基却说:“朕担心的不是定康侯带歪瑛儿,是怕定康侯被瑛儿带歪!”
“定康侯本人虽然足智多谋,看上去是个鬼才,但是他和瑛儿的关系你也是知道的。他对待瑛儿可是一向放纵,就怕跟着瑛儿出去胡来,朕是担心这个!”
成公公愕然,便不再说话了。
就这么跟着李隆基来到了太子殿的门口,自家的陛下忽然放缓了脚步,随后有些鬼鬼祟祟地看向了屋内。
苏茫、郑竹和秦晃三人看到了李隆基后,就打算直接起身。但是后者却抬起手,示意他们不要轻举妄动,三者只好恢复神情,继续旁听常安讲课。而常安二人没有在意这三个老头的异样,照样讲课。
“孟子有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常安说道:“阿房宫赋不仅仅是在说的治国之法,更多的是在叙述一个真理——那便是: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先前历史王朝的兴亡教训,也可以补查自己为政时的得失,从而更好取舍。”
李瑛点头,然后忽然问道:
“但是我在阅读你的文章后,又去翻看了一番《过秦论》。其中《过秦论》说秦国灭亡,是‘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你却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为什么会有如此见解?”
常安此时就说:“因为多行不义必自毙。不好的事情做多了,必然会遭殃。”
“贾老先生说的是不仁不义,我说的重点则是暴民取材,同样为不仁不义之举。我感觉和贾老先生所写的目的是差不多一致的。”常安笑着说道。
“这里,我就要告诉殿下一个东西,叫做:历史的辩证法。”
李瑛此时就端正坐姿,开始听常安的解释:
“历史的发展是通过矛盾和冲突的相互作用而推动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矛盾的相互作用和解决来推动的。旧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引发新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的斗争和解决又会推动历史的前进。同时,历史也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前进。”
“在历史中,小的变化和积累逐渐导致大的变革和突破。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历史的发展也是由一系列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所驱动的。”
李瑛听完了常安的解释后,整个人都愣了一下,常安干脆就这么解释道:
“历史的发展就像一场戏,戏中有两个主角,它们相互作用,推动着故事滚滚向前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像是一场激烈的比赛,矛盾的相互作用和解决就是比赛的关键。”
“哦~”李瑛这才听懂,然后点点头,说道:“我明白了。”
“秦国的灭亡,无论是从你写的《阿房宫赋》,还是贾谊写的《过秦论》,都是在说每一点对百姓的恶行,最终都成为了压垮秦国的原因之一。”
常安此时就欣慰地点头,说道:“不错。”
“那我明白这个《阿房宫赋》的意思了,你能写出如此文章,当真不错。古来之赋,此当为第一!”李瑛此时说道。
常安笑了笑,不置可否,毕竟这篇文章就算不被李瑛认同,后世多的是人认同这篇《阿房宫赋》的。
这个时候,常安的身后传出了一阵掌声:“好一个古来之赋,此为第一。”
“当真想不到,定康侯你写的这篇文赋,竟藏有如此意境。若是无法认同与读出此文,倒是对你的亵渎了。”
常安和李瑛此时就看向门口,发现李隆基不知什么时候就站在了门口,听他讲课。常安此时就微微俯身颔首,问候道:
“见过陛下。”
“父亲。”
李隆基摆摆手,说道:“无事无事,你上什么课,朕都不会多过问。只是方才,朕听到你对自己的《阿房宫赋》如此解读,是否有些自我骄傲了?”
“回陛下,此文之中尽是此意,臣不敢妄自骄傲。”常安微微笑道。
“朕方才听了,很不错。”李隆基此时赞许道,“果然,要令一件事情好做,就要用到对的人。让你来教瑛儿,倒是朕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