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徐光启说以新法种植为增产不少,草原上也是种了大量番薯来酿酒,孙承宗也就不介意拿几十亩地出来试一试。孙家没有大举兼并高阳的土地,但几千亩地好歹还是有的,拿几十亩出来试种一下,然后把经过写信告诉徐光启,也就算完成了一件事,真真是件无所谓的小事情。
孙鉁和孙矜几个也都到城外的庄子去看过了地方,选定了大规模种番薯的土地,乡农对此并不是很赞同,他们就把佃农的田租按亩数减免,说定了按规定的办法种植,收多少都归佃农所有,这才把人心安抚下来。
这时听到父亲提起这事,几人都是摇头一笑,浑然不以此事为意。
孙承宗倒是接着道:“番薯篇外,尚有荒卷,于当今的情形来说较为有用。还是叫人抄上一遍,送到河南那边给老大送过去。那边的官员有想要的,叫他们自己抄!”
天启六年灾害开始有扩大化的趋势,不再仅是辽东到山西陕西的北方沿线受灾,而是开始向南方蔓延,除了江北地方水灾外,山东一部份地方和河南大半地方都有灾情。而河南特别严重,由于辽饷征收时河南并未算灾区,所以不象陕西那样免除了辽饷和有一定的赈济,河南不仅受灾重,而且赋役不减,地方的压力一下子比陕北还要重的多。
孙鉁欠了欠身,说道:“这事儿子回头就办,玄扈公有心,初阳兄辛苦了。”
孙元化摆了摆手,说道:“但愿是用不上”
在座的人都闭口不语,各地的灾情是相当明显的,荒卷不仅有用还要大用,哪能说用不上的话。
孙元化又道:“元宪兄上任,恐怕也要重修军堡敌台。先要勘测各处边墙,想来要辛苦了。如果需要铸炮,过一阵子我亲自去一趟宣府。”
傅宗龙知道这是彼此的交情不浅孙元化才有这样的表示,从甘肃到蓟镇,大家都在重修边墙,主要是这几十年来没象样修过,很多军堡敌台和边墙都破败不堪,要修的话还得修整个配套的防御体系,工程量太大,耗费也不小。
各处都折腾的鸡飞狗跳,但叫嚷的多,办成事的少。
“此次若上任当然是先踏看各处军堡火路墩。”傅宗龙肃容道:“不知道老师有没有什么教诲,弟子洗耳恭听。”
傅宗龙被天启皇帝急着从贵州召到京师见面,再下一步就是到宣府上任,现在大同巡抚洪承畴,宣府巡抚用傅宗龙,蓟镇巡抚用朱大典,辽东巡抚袁崇焕,蓟辽总督并没有换人,袁崇焕资历不够,看来是想保持强势的巡抚和弱势的总督,免得督抚不和。
宣大总督用前兵部尚书冯嘉会,和卢象升一样都驻在阳和城,从霍维华对卢象升的交代来看,阉党高层对冯嘉会不是很信任,冯嘉会的操守不差,但年老固执,精力衰颓,天启用他到宣大主要是信任其操守,而不是能力。
甘肃巡抚和山西、陕西巡抚还有巡按也大多换人,镇将和副将们几乎全部易人,西北将门这一次几乎全军覆没,出任总兵副将级的几近全免,只有中下层的军官还用将门的人,算是朝廷给他们一次机会再博得信任,如果还继续与和记眉来眼去,象张全昌和麻承恩,还有尤世禄等人,恐怕其和身后的家族都会受到严厉的清算,大明已经是视和记为第一大敌,只是和记未露反迹,连自立的迹象都没有,所以还不算撕破脸皮,真要到了撕破脸皮的那天,那些与和记合作过,彼此相当密切的官员和武将,恐怕会受到相当严厉的惩罚。
也就是担心有这一点,麻承恩和郑国昌等人早就把家小送到了青城,他们光杆司令,一个往北跑一个去台湾,倒并不是太担心。
傅宗龙是一个性格相当严谨端庄的人,他不会考虑太多额外的东西,在贵州时他荐举或弹劾官员也多是从公义出发,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孙承宗也是类似性格的人,既然学生问,他便认真思索了片刻,答说道:“张瀚这人,其实我在京城时就见过他,当时可真是瞧不出来他有这般本事。现在不提以前了,和记既然有坐大威胁大明的这一天,我辈为大明臣子就要替君上分忧才是元宪你到宣府,除了找户部要钱粮,也要自己设法,当地的豪绅大户也未必不害怕和记打过来。做事可以多依靠地方,不要想着人人可疑,如果你怀着这样的心思,那么宣府地方也就是人人自危了,不能把力量给自己用上,反而推给别人,这非智者所为”
这不愧也是当世顶尖人杰的话,鞭辟入里,说的相当精准,言简意赅,直接将傅宗龙最担心的也不知道怎么做的事给说的相当清楚明白。
到宣府上任,傅宗龙不会担心别的事,钱粮拨付,修复防御,实兵实饷,操练兵马。这些事他都有把握去做,并且能做好。
一个优秀的地方军政全才的政客,对自己的能力是有一定的信心,并且知道在地方上行政从哪里着手,怎么在短时间内做出成效,逐渐的真正掌握地方政务的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