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之后,梁兴等人赶到张家府上,李金莲正在府中哭闹,打死也不肯走。
这事梁兴等人也不好出手,刚想上前劝几句,李金莲便是吐了梁兴一脸唾沫,凶悍异常,梁兴等人狼狈不堪,灰头土脸的退了下来。
看到眼前情形,常氏念佛声都变快了很多,估计此事过后,谁再来上门提什么纳妾,得被常氏用大棍打出去。
只苦了张瀚,其实现在府中丫鬟也有几个,都不曾缠足,十五六岁的年纪肌肤白嫩,还透着健康的红润,有一个就是如此,鹅蛋脸,肤白似雪,名叫杨柳,走路也是杨柳带风,颇有风姿,张瀚已经相中了她,很想纳入房中,结果有金莲在前,张瀚现在是提也不敢提。
旁人不好说,张瀚只得上前道:“你可知是将你送到一个台吉那里,那是我生意上的伙伴,对你必定再尊敬不过。”
“再尊敬也是鞑子地界,臭烘烘的,我不去。”
张瀚叹口气,又道:“金莲我看你甚喜享受,那台吉可是蒙古人中的贵人,等若咱们这里的郡王一般,人家的毡包方圆过里许,里头金银器物无数,服侍人的下人成定了。”
银锭心情甚好,笑意吟吟的模样看起来比平常真帅了不少。
他一个小台吉,一下子搞到好几万石粮,而且日后常川都有,这一条走私线路可不是那种汉人小商贩一两车的粮,用骡子毛驴拉的杂货,这可是正经的大商家做的大买卖。
上头已经对他有所夸赞,若是这一年持续这样下去,这附近的部落不会有缺粮的风险……这几年干旱,草原上日子也不很好过,若不是大明这样贸易贴补,大家早就挥刀进关来打草谷了。
只是这事还只是开局,那个长相还过的去的汉人小子是不是真有那本事,也还得看看再说。
银锭也不多说,学汉人的样子拱了拱手,打马自去了。
他故意不提金莲的事,也是害怕张瀚会提起,那汉女长的白白胖胖,脸似银盘,银锭一见就惊为天人,犹其一双小脚,更是叫银锭把玩不已。
草原上当然也有些汉女,有自己跑来的,也有拐卖来的,当然当年和明国打仗时抢的最多,这些妇人几乎全是下层万历不理政照样掌握国政,大明民间还在良性发展,那就是完全的胡扯。
南方北方情形不同,南方因贸易的发展带来的农工商的发展不能完全代表北方,万历的怠政给北方的打击是致命的,在小冰期的影响下北方更需要朝廷协调救灾,更需要官员们修水利,需要减免赋税,需要修路,需要调集粮食区的粮食补充灾区,但所有的一切都是往恶性的一面发展,一切到崇祯年间终结。
下到胥吏贪污舞弊,官员对民间苦难的漠视,上到官员们只顾在道德层面和皇帝扯皮,而对国家的改革毫无思路和建树,最胆大的改革者是张居正,但他的条鞭法和各种措施仍然是在框架内的修修补补。
明朝的律法从立国到至今没有改变过,皇帝和官员们完全不能适应新的形式,而朱元璋规定的一切还是建立在二只是纸上谈兵,现在身处局中,思索得来的东西才大约触及到了这个王朝覆灭的真实。
但这和张瀚无关,思索虽然沉重,但并不沉痛,他又不是大明宗室,更不是皇帝,也不是勋贵和士绅,他不属于特权阶层,这个王朝的利益与他无关,相反的是,他是王朝打压和削弱的目标,只是现在大明对民间的控制削弱了,商人们才得以冒头,既然如此,大明覆亡于否,又与他有什么相关?甚至对张瀚来说,接触到的大明的文武官员都如同老虎一般贪婪凶恶,这样的王朝和这些官员,覆亡了又有何妨呢。
张瀚只有国家意识,肉烂了在锅里,怎么折腾还是中国。满族在后世也融入华夏之中,民族之争对他来说没有那么不可接受,从小到大国家都是这么教育他的,他也没有什么独特的自己的想法,毕竟在大历史的角度中,他只是一个小人物而已。
小人物就操心小人物的事,张瀚现在头疼的还是粮食,最近这几个月,这才最要紧的的头等大事。
----------
这一章论述的东西较多,历史文这样写有碍阅读,我也注意到自己在这方面发挥较多,尽量想改,但写历史文完全抛掉这些东西,那就不如写玄幻了,所以,有的章节还是有一些东西要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