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二十四岁修为有成,选择成为玄冥,到江湖上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从一开始的举步维艰到如今名震天下,早已不是当年初出茅庐的傻小子了,自然不会意气用事。
这些年培养出来的年轻人大多都是有背景有来历的,将来对主子有大用的。放他们出去江湖历练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他可不会舍本逐末的蠢事。
例如谢霄出身世家,祖父谢腾原是朝中一品大员,为人清廉正直,眼里不容沙子,得罪了不少人,政敌为对付他,竟安排了拍花子在元宵灯会上将其嫡长孙拐走,只为了打击报复谢腾。
要知道谢家向来子嗣艰难,数代都是一脉单传,谢腾唯有一子名谢盛,康熙五年进士及第,一甲探花。谢霄是谢盛嫡长子,也是独生子,自小就聪明伶俐、天资过人,是家中的开心果,他的失踪让整个谢家都乱了,谢腾父子急疯了,发动关系四处托人寻找孩子下落。
只是当时拍花子早已被安排出了京城,就算将京城搜个底朝天也不可能将孩子找回来了。谢霄被拐走后,整整一年下落全无,其母思子心切卧床不起,祖母旧疾复发不治而亡,谢腾心如死灰无心朝事,谢盛更是上表请辞了翰林院编修一职,带人大海捞针一般四处寻找儿子下落。
直到一年后,宜敏与康熙游元宵灯会时撞破了拍花子拐人的现场,一通严查之下,京城的拐卖窝点被一网打尽,后来又顺藤摸瓜在大清18行省进行大搜检,拐卖谢霄的那伙人也没逃过一劫,全部落了网。
当时已经被拐走一年多,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谢霄也终于获救。闻讯而来的谢盛抱着失而复得的孩子失声痛哭,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虽然谢霄找回来了,但是给谢家造成的伤害难以弥补,谢腾年纪大了,先是因孙儿失踪气怒攻心,后因老妻离去伤心欲绝,待见到谢霄回归的狂喜,心神激荡之下却是再也遭不住了,不过两年便与世长辞。
一场阴谋算计差点让谢家家破人亡,谢霄本就遭受令长时间的折磨虐待,好不容易获救又先后失去了最疼爱他的祖父母,自此心性大变,再不复孩童的天真童稚,变得愤世嫉俗、偏激执拗,再不看那些圣贤书,反而四处寻访高人想要习武。
谢盛夫妇对此自然不会反对,儿子习武既能强身,还能自保,何乐而不为呢他们对这失而复得的儿子爱逾性命,丝毫不肯弗逆孩子的心愿,但是又不放心孩子自己出门,于是放下家中一切,陪着儿子走遍天下,四处寻访名山隐士,却发现大多是沽名钓誉之辈,连他们重金聘请的侍卫都打不过。
几经辗转听说江湖上有一座剑神山庄,其主人修为惊天,在江湖上有“剑神”之称,于是慕名前往拜见。当时谢三正巧未曾出门,对敢顶着他的凶名上门拜师求艺的这一家子有些好奇,便破例见了他们。
谢三亲自检测了谢霄的根骨资质后惊为天人,对谢霄那份嫉恶如仇的心性也极为欣赏,在调查过谢霄的身世背景后,他决定收谢霄为徒,谢盛夫妻在见识过谢三那非人的武力后,自然没有二话。
谢霄则是欣喜若狂地认出了谢三正是当初的救命恩人,虽然名义上是官府抓捕贼人,实际上都是谢三手下的江湖势力暗中帮忙查探,才能将那遍布全国的地下势力连根拔起。
当时拐走谢宵的贼人窝点离神剑山庄的势力范围不远,正是谢三亲自带人攻破此处,将所有贼人斩尽杀绝,解救了里面的孩童。当时的谢宵伤势极为严重,但是对那个剑光如雪、无敌的身影印象极为深刻,也是他后来死活要弃文习武的重要原因。
此后十年间,谢霄就在剑神山庄学文习武,谢盛夫妻则是放心地回到了京城。谢盛当年请辞翰林院编修之后,因为连续守孝一直不曾向吏部申请授职,如今守孝期满,谢盛该回朝廷销假述职了。
康熙在得知谢盛的遭遇后,对他十分同情且欣赏,加上当年谢盛乃是一甲探花,属于翰林院出身,于是破格直接任命他为宛平县令,正六品。
宛平县隶属顺天府,乃是二京县之一,刚好位于京城西侧的通衢大道上,是进入京城的咽喉要道,辖下还有管着先农坛,这是皇帝的自留田,康熙每年都要前往进行亲耕礼,并且还要为此田地纳税。
由此可见,宛平县令的重要性,因此宛平县的知县与其他知县不同。其他知县的官级为正七品,而宛平知县的官级为正六品,足足高了一品。也因此这个位置没几个官员能够真正坐稳,基本上都是一年一换,直到谢盛方才出现连任六年的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