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人,除了兴禾收藏的六个人,书记和校长,孙主任,还有国按的同志,每个人都盯着那个巨大的球体。
“书记、校长,我必须立刻向上级汇报,把这里保护起来。至于怎么运走,还请等上级的指示”楚宸说道。
书记和校长点点头,这是必须的。
保护国宝的安全是第一要务,其他的都好说。
不到十分钟,大批武警赶到,把现场严密的保护了起来,外面拉起警戒线,防止闲杂人等靠近。
大批的专家随后赶来,在专家的指导下,小心的把球体吊运到一辆车上,然后在武警的押送下驶往燕大考古系的小楼。
到了考古系的小楼内部,专家们开始在亮如白昼的灯光下,开始打开球体。
“注意,外面的绳索是明代晚期或者清代初期的,这种棕绳本身就是文物,不要弄坏了。一定要小心的解开。注意这个打结的方式,对仔细拍下来,这是明代的方式。”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专家说道。
年轻的研究人员们更加小心,随着绳索的一条条解开,取下。包裹的毡子呈现在了众人面前。
一个老专家仔细用放大镜检查了之后,点点头,说道:“看材质和织造的工艺,这是厄鲁特蒙古的手艺,年代也很久远。小心点别弄坏了。”
毡子一层层的被打开,里边出现了好多牛皮的口袋,袋子口用绳子扎紧。专家们震惊了,这些牛皮口袋也是文物。
至少有几百年历史。
最后,一卷卷外面用丝绸包着,套子包裹着的竹简被取出来。
邬先生对这些古籍已经做好了整理。他在抄写时,就分门别类,每一卷都套上白色丝绸的套子,并提写了编号和名称。
瑶光在传送时,故意衰减了碳十四的含量,使之和明末的年代相符合。
专家们看到这些包装如此之新,都以为是现代的,不过仔细研究发现,居然都是明末的织造工艺,当时就大为吃惊。
明代的丝绸保存下来的极少,定陵出土的基本都损毁了,这些丝绸的价值无法估量。
最后当一卷一卷的竹书被拿出来时,专家们几乎都疯狂了。
这些竹简都是用刀子在青面刻上去的,不是用毛笔和墨在黄面书写的,这一切都证实了,这是西周初年的竹简。
西周简,实锤了!
现场顿时疯狂了起来。
一次性得到如此之多的西周竹简,简直时爆炸性的新闻。之前发现的西周直接的文字记录就是青铜器上的铭文。但是这些青铜器上的铭文很少。一个青铜器上只有几十个字,甚至有的就没有文字。
这次发现了全套的连山易和归藏易的竹简。合计八万四千字。这么巨大的信息量时骇人听闻的,就是整理翻译就需要十几年时间。
《连山》,后亦称《连山易》,古多只称《连山》,其名初见于《周礼·春官宗伯·大卜》,据传为天皇氏所创。
远古有三易,《周礼》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其中连山易和归藏易,两千年来历代典籍鲜有记载,学术界无不认为其已失传,已成定论。
此二易也成为华夏文化领域里的一件千古之谜。
历来学界以为,连山易是以艮卦开始,如山之连绵,故名连山。
而这次发现的连山易第一卷,确实是以艮卦开始,和古籍上的记载相吻合。
燕大历史系和考古系的教授们激动的浑身直打摆子,这是见证历史的时刻,这些竹简保存非常之完好,一看就知道这就不是从地下挖出来的。
出土的竹简和在外面环境的竹简,区别很大,一眼就能看出来,可见这些东西都是一只在世间保存着。西周到现在,三千多年了,简直就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