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
⊕本作者醉酒花间提醒您《[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王韶最近很快乐,比俞龙珂率领十余万部众前来归附时还要快乐。
西北官场上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和京城相比毫不逊色,他是被官家派来主持开拓河湟事宜的官不假,但是秦凤路的一把手李师中不赞同开拓河湟,他有再多想法也白搭。
在蔡大人手下办事和在李大人手下办事完全不一样,当官那么久,他头一次感受到什么叫举步维艰。
就说这次招抚俞龙珂部,如果不是官家和王相公态度强硬,可能即便俞龙珂愿意归附朝廷也不会接受。
京城具体吵成什么情况他不太清楚,俞龙珂进京事宜不归他管,他也没一同回京,只听说那些反对招抚策略的朝臣甚至将接纳俞龙珂部和战国时赵国接纳上党相提并论。
战国时赵国接纳上党为亡国埋下祸根,大宋接纳俞龙珂部也有亡国的风险?
王机宜只觉得荒谬。
在那些人眼里,大宋最好和周边政权相安无事,能不打仗就不打仗。
现在的地盘已经足够,何必再行名为招抚实为扩张地盘险兆?
他再三表示能让归附的番邦不闹事,朝臣就算信不过他好歹给他个尝试的机会。
然而他的话没用,反对招抚策略的朝臣不会因为他的几句话就放下成见。
朝堂上有官家和王相公压制反对的声音,西北只能靠他自己。
他得证明他有本事让归附的番邦部落不会反叛,然后才能说服西北各州的主官配合他的策略。
幸运的是他不是孤军奋战,还有个同为陕西四路经略司机宜的苏子安能帮忙。
苏机宜满脑子都是奇思妙想,脑袋瓜比常人好用的多,就凭他那不怕得罪人的架势在西北就没人敢惹。
不愧是苏明允的儿子,气势颇得他爹的真传。
最重要的是,人家后台比他硬。
卑微.jpg
要是狄元帅和李大人换换位置就好了,或者给秦凤路换个支持开拓疆土的一把手,掌管财政大权的官员不支持行动真的会寸步难行。
可惜狄元帅要坐镇京兆府,换谁也不能换他。
朝中那些觉得退让是上上策的大臣什么时候明白伏低做小没有用?
汉唐的强盛都是打出来的,没有哪个朝代能靠花钱买来太平。
王机宜很苦闷,俞龙珂率部众归顺大宋那么大的功劳落到他头上也难解他的苦闷之情。
就在这时,隔壁苏机宜从天而降问他要不要一起搞大事。
搞!大!事!
还带他一起玩!
老天是看他过的太艰难特意给他送来个活菩萨吗?
王机宜感动的热泪盈眶,都不问即将要搞的大事是什么,先拽着大老远从京兆府跑到秦州来的活菩萨大倒苦水。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他苦啊!
苏景殊:嘶。
招抚番邦需要大量钱财,在财政上被顶头上司卡脖子是大事儿。
既然说服不了李师中,那就先和他一起搞钱。
不过在苏大人看来,王子纯遇到的问题都不叫问题。
只要有官家支持,朝中再多人反对也挡不住他按计划招抚青唐吐蕃,李师中再大还能大过官家。
虽然县官不如现管,在秦凤路地界儿李师中的话比官家的话好使。
但是有后台就得用上,想法子让官家知道李师中不光不支持开拓河湟还悄咪咪的使绊子,官家能从源头把问题解决掉。
他不能时刻盯着秦凤路的情况还不能换个支持开拓河湟的经略安抚使?
天意难测,趁现在有官家的支持赶紧把青唐吐蕃拿下,要是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以后做梦回想起来都得坐起来扇自己两巴掌。
王韶犹豫不决,他感觉这样像背后说人坏话,若是让李大人知道他做了什么,今后见面该如何相处?
官家派他到秦凤路开拓河湟是相信他的能力,要是遇到点问题就让官家帮他解决,岂不是反过来说明他无能?
不、不行,这事儿只能靠他自己。
苏景殊没打算替王韶做主,他只是提个建议,采纳不采纳王韶自己决定。
反正他很赞同先打河湟再打西夏。
狄元帅也赞同,并举双手双脚表示支持。
王韶的招抚方略和范文正公当年的想法差不多,先拉拢河湟一带的番人首领,然后收编番人部众并让内附的番邦和汉人混居,之后统一训练番兵,让内附的番兵来成为他们拓边的先头兵。
番邦各部地盘划分很明确,首领带着部众拖家带口来到大宋境内,原本属于他们的土地自然也归大宋。
俞龙珂是河湟一带势力顶尖的大贵族之一,他选择归附大宋,他在古渭寨的地盘自然也归大宋朝廷。
其他小部落没有俞龙珂那么大的地盘,可是蚊子腿也是肉,归附的部落多了带来的土地自然就也多。
沿边各州之后利用新拿下的土地屯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军队的后勤。
西北地广人稀,人和地盘他们都要。
先拉拢再拆分,番人和汉人都需要思想教育,正好直接放在一起上政治课。
当兵要有当兵的觉悟,思想觉悟上不去没法真正提升战斗力。
只要能招抚,来多少人他们就能留下多少人,务必让那些归附的番邦在大宋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主动归附部落是他们自己人,叛逃的话就是敌人。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他们大宋只接受归附不接受往境外迁徙,想走也行,先打过他们的边境守军再说,西北军的将领都等着呢。
好时机千载难逢,别说王子纯受不了白白浪费好机会,西北各州有心气儿的文臣武将都受不了。
可惜狄元帅是永兴军路的经略安抚使,不好插手管秦凤路的事情。
秦凤路的经略安抚使李师中不支持招抚番邦,俞龙珂有官家的册封可以妥善安排部众,跟风前来归附的小部落却没有那么好的待遇。
苏景殊拖着白玉堂到秦州的时候王韶就在发愁怎么安置人数不多的小部落。
西北沿边属于大宋、西夏、青唐吐蕃都没能切实掌控的三不管地区,几百几千人的小部落数不胜数,一个两个好安排,数量一多总人数和俞龙珂的部众不相上下。
别说李大人有意见,连王韶自己心里都不停的犯嘀咕。
沿边要防备突然开战各地都有囤粮的习惯,可朝廷怕边将拥兵自重对囤粮数量有严格的控制,一旦开战囤的粮食只能应急,后勤还是得靠京城调配。
俞龙珂那十几万部众已经让经略司头疼不已,现在跟风归附的又有十几万,这些番邦部落真的不是故意来消耗他们粮草的?
拒绝肯定不行,让他们白吃白喝更不行。
大宋的地盘不养闲人,没活儿也得给他们找点活儿,何况他们真的有活儿。
西北各州都在加紧修建堡寨,厢军干什么就让归附的番邦部落跟着干什么。
从来只有不够分的劳力,没见过还有不够分的活儿。
掌管军民财政和军需物资的衙门为了妥善安排番邦部众几乎是连轴转,李师中也没在明面上和他过不去,只是不管不问而已。
但是吧,一把手的态度如此,底下人的反应可想而知。
经略司本就事务繁忙,大宋的官府衙门又是出了名的叠床架屋,只要中间有一个官员不配合,后面的事情就进行不下去。
催也不行,人家确实有正经差事在忙。
政务积压是经略司的日常,差事有先来后到,没有放着前头的事情不处理反而处理后头的事情的道理。
听上去很合理,仔细一想哪哪儿都不合理。
事有先来后到,但也有轻重缓急,不能只看先后不分缓急。
他这还是个进士出身的文臣,换个武将来主持开拓河湟怕是把命都搭在这里。
苏景殊:……
白玉堂:……
确实是举步维艰。
白玉堂不喜欢管这些弯弯绕绕,他遇到这种事情只有一个解决办法:流程卡哪儿就扛着刀去哪儿。
看秦凤路的情况以及王机宜的处境,他的法子不可行。
苏机宜:……
你那法子除了你自己外放谁那儿都不能行好吧。
不过王子纯这情况的确难评,他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还是建议和官家汇报一下让官家从源头解决问题。
他接下来的计划如果成功会有更多番邦部落前来投奔,要是现在连目前这些归附的番邦都没法妥善安置,他们即将要进行的计划就会弄巧成拙。
解决办法一:王韶本人出面找官家求助。
解决办法二:他出面找官家求助。
解决办法三:绕开李师中将前来归附的番邦部落安置到其他几路。
前两个法子都能一步到位解决问题,第三个法子不太建议。
李师中是秦凤、泾原两路的经略安抚使,这两路正好和青唐吐蕃接壤,没有部落愿意内附之前先走个长征。
就在王韶决定担上“无能”之名求助皇帝时,远在京城的官家便先一步将李师中调离西北。
开拓河湟是平定西夏的关键一步,朝中很多大臣不看好他看好。
王韶资历太浅,即便有能力也不能直接提拔成一路主官,但是顶头上司和他政见不合也不是办法。
子安接下来要和王韶一起搞事儿,秦凤路的主官不支持王韶自然也不会支持那小子。
这可不行。
换不了王韶,那就换李师中吧。
忽然收到调令的李师中:……
喜从天降的王韶:!!!
子安是他的大福星!!!
苏景殊也有点懵,惊喜来的太突然,有种被石头绊倒后还没开始哭诉告状家长就已经把石头踢开的感觉。
就是对李·石头·师中不太礼貌。
新来的秦州知州兼秦凤、泾原两路经略安抚使是王珪,巧了,也是他那届的考官。
唔?
他考试那年主要的考官有冯京、梅尧臣、韩绛、王珪,除了年纪大身体虚弱的梅先生,其他几位都被官家派到了西北。
一个陕西转运使,一个陕西安抚使,一个秦州知州兼秦凤、泾原两路经略安抚使。
该、该不会真的是因为他吧?
小小苏大人受宠若惊,很快将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甩出去。
官家选人自有他的用意,让王大人来当秦凤路一把手是为了提拔王韶,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王珪王大人自幼好学文采非凡,前半辈子过的顺风顺水,被派到西北之前的官职是翰林学士承旨、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侍郎。
除了早年刚入官场时外派地方以及出使过一次契丹外,他就没怎么离开过京城。
王大人的性子往好听了说是随和,往不好听了说就是没主见,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一点风险都不敢承担。
指望他指点江山有点难,但是交代他办的事他一定能办妥当,是皇帝最喜欢的那种纯臣。
官家明面上派了个心腹重臣来秦凤路,实际上已经将做主的权力交给了王韶。
若是招抚策略不成功,有陕西其他几路在秦凤路不会闹出大乱子,官家会派新的大臣来接手秦凤路,王韶的前途估计也到此为止。
若是招抚策略成功,王大人有了这次的履历足以升入政事堂,王韶也能顺理成章的成为秦凤路真正的一把手。
让王韶放开手试试,成与不成朝廷都有后路,总比一直被压着什么都干不成强。
不愧是他们官家!妙啊!
只要上面没有阻力,来再多番邦部落秦
凤路都能吃下。
苏景殊来秦州不是为了和王韶介绍后世我党如何争取到万千群众的支持,这些稍后再说,先来看看他的策划。
这年头消息闭塞,商贾除外。
救济百姓需要钱,安抚番邦需要钱,养兵备战需要钱,陕西四路处处都需要钱,但是他们没有钱。
整个陕西的日子都过的紧巴巴,衙门有点余钱也不敢花,生怕发生意外的时候没法救急。
所以,他们的当务之急是搞钱!搞钱!还是搞钱!
什么身份最适合搞钱?商人!
什么身份最适合传递消息?商人!
什么身份最适合深入敌后?还是商人!
他的想法很简单,挑几支商队去青唐吐蕃和西夏境内溜达溜达,做生意的时候顺便做点小小的宣传工作。
不要看不起宣传,往小了说只是让商队在外面散播些真真假假的小道消息,往大了说就是敌后统战工作,关键时刻可以起到大用处。
商贾逐利,但也有追求提高精神境界的商人。
本朝商贾地位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商人鱼肉乡里欺压百姓,还有部分选择救济乡里帮扶百姓。
社会责任感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家国大义济世救民的想法不是“肉食者”的专属。
福建莆田有条木兰溪,每逢夏秋就有山洪,山洪爆发时浊浪滔天一片汪洋,沿途三县的百姓苦不堪言。
有个叫钱四娘的商女不忍百姓遭此劫难决心戡水为民,不光自己出钱出力,还组织乡间富户一起捐钱修建拦河大坝。
不料拦河大坝刚修建好,当年夏天莆田便连降暴雨冲坏了堤坝。
钱四娘觉得堤坝被毁是因为她选址不当,羞愧之下直接投水自尽。
愿意组织富户捐钱做善事已经很不容易,为承担责任而殉道的精神境界也早已超出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