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今的大梁而言,边疆有名帅勇将,朝中有贤臣能吏,纵然西吴来势汹汹,三线战场齐头并进,但是国内依旧非常稳定。
从这几个月各地呈递的奏表来看,西境战事并未造成民心动荡,反而让大梁百姓愈发心向朝廷,各州府县的变法推行出人意料地顺利。
刘贤已经隐约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与西吴这一战或能确立大梁真正的霸主地位,席卷天下未必就是幻想。因此他一边开始提拔朝中的新晋官员,一边对裴越给予极大的信任。开平帝大行前的叮嘱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他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这个时候若是猜忌裴越,不仅仅是何以为继的问题,更有可能影响大梁百万将士的军心,以至于全线溃败大厦倾倒。
想到这儿,刘贤不禁满含期待地问道:“裴卿,朕想知道边军有没有希望击溃吴军,然后趁势越过高阳平原直取吴国安阳城?”
从三十多年前冼春秋叛逃南周开始,大梁朝堂上逐渐形成一个共识,四海一统乃是不容置疑的国策,具体战略则是先南后西。即便是在裴贞拿下虎城后,这个想法也没有发生动摇,根源在于辽阔的高阳平原是西吴骑兵的主场。
另外一点,南周富庶而西吴相对贫瘠,甚至很多朝臣并不认为有必要主动进攻吴国。收复南朝故土之后便可万事大吉,只需要维持住西军和京营的战力便可。
年轻天子突然抛出这个问题,显然是因为他也看出西境之战的危难和机遇。
西军溃败,灵州和邓州将会变成焦土,西吴铁骑甚至可以长驱直入进逼京都。
反之,西吴若是将数十万大军葬送在梁吴边境,为何梁军不能痛打落水狗,直接发起反攻一路攻城拔寨,直取吴国京城安阳?
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南周再怎么蹦跶也无济于事。
望着眼神逐渐热切的刘贤,裴越的神色反而严肃起来,认真地道:“陛下,吴军可不是软柿子。”
刘贤微微一怔,似有不解。
裴越正色道:“臣明白,因为左军机接连取得大胜,不光是陛下会认为吴军不堪一击,朝堂诸公之中也有很多人这样想。臣之所以不曾驳斥他们的想法,是因为大梁腹背受敌,从上到下都必须保持强大的自信,这样才能让朝廷更加高效地运转起来。”
刘贤点了点头。
裴越继续说道:“但是陛下既然看过虎尾原之战和古平之战的战报,理应明白这不是吴军战力孱弱,而是左军机提前拿出了杀手锏。虎尾原之战,西吴骑兵败于那两种火器,但那也是首阳山这大半年来所有的储备,短时间内无法补足。至于古平之战,一方面是因为周德威所率的并非西吴主力,绝大多数都是次一等的步卒,另一方面是因为藏锋卫忽然出现,彻底改变战场上双方的实力对比。”
刘贤渐渐回过味来,面色平静地道:“也就是说,接下来才是真正的硬仗?”
裴越颔首道:“没错。其实西吴三路大军,仅有北路军的骑兵遭受重创,其余基本没有损失,更何况西吴皇帝麾下的安阳龙骑依旧按兵不动。按照臣的估计,西境之战接下来会进入僵持态势,至少一个月之内我军仍以防守为主,除非对面出现明显的破绽,否则左军机不会轻率求战。”
刘贤沉吟不语。
心中的热切消退之后,他很快便意识到局势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裴越见状便说道:“当然,这不意味着朝中什么都不做,相反陛下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推动相关的改制。”
刘贤温和地道:“你且说来。”
裴越道:“臣请设立火器局,归于西府管辖,内设大使一名,副使二人,广招民间工匠研究火器技术。臣会让首阳山将所有掌握的技术呈交火器局,同时在首阳山附近可以划出一块地作为试验场所。”
刘贤思忖片刻,缓缓道:“可。”
裴越目光微凝,随即说道:“臣请改制五军都督府,下设兵、吏、户、礼、京、西、北、南、水、支差、教阅、兵籍、知杂、支马共计十四房。”